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130-140(第5/16页)
人家,不给小孩子衣服穿就过分了。
当然,小孩子穿不穿衣服无所谓,大人必须得穿衣服。范仲淹过于节俭,把能省的都给省了,不能省的,也尽量把花销降到最低,省下来的钱用来资助别人。
虽说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但是小时候苦惯了,即便是长大后发达了,也是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不肯对自己好一点,骨子里的贫穷难以改变。
这么看来,范仲淹在朱家的时候确实是吃了很多苦啊。
当然,也可能是范仲淹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不再把自己当成是朱家的人,不愿意再接受朱家的钱财,所以吃苦也就是独自在外求学的时候吃苦。
小时候在朱家还是过得不错的。
宋仁宗赵祯看向范仲淹的目光中充满了同情,甚至目光在范仲淹的衣服上流连,想要找出补丁来印证什么,但是没有找到,失望地收回了目光。
知道范仲淹节俭,没有想到范仲淹这么节俭。
早年范仲淹就上书,反对修建寺庙和道观,减轻百姓的负担,不要再浪费百姓的钱财。
原来范仲淹对自己也是这么狠。
他也不是小气的人,赏赐给范仲淹一些布料钱粮吧,指明用途是给孩子做新衣,改善伙食的,不能苦了孩子啊。
不指明用途,范仲淹说不定又送给别人了。
范仲淹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节俭了?母亲在世的时候,他生活穷苦,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即便当了官,也只是小官,仅能维持生计。
在他看来,只要饿不死,就没有必要吃的太好;只要冻不死,也没有必要穿的太好,这属于浪费。
他的衣食无忧的标准似乎是有点低。
原本自认没有亏待家人,经天幕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对不住家人。在衣食方面。不能用对待自己的标准来对待家人。
不过,他可没让孩子裸着。
【不过,范仲淹虽然没有给家人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无可指摘的。四个儿子都当了官,有两个还官至宰相。】
第134章
众人无不惊叹,范仲淹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成才,有两个还当上了宰相。如果不是朝代离得太远,他们都想让范仲淹来教导他们的儿子。
不求当上宰相,能够进入官场就行。
【晏殊推荐范仲淹,是因为范仲淹做官的时候有政绩,能为百姓办实事。范仲淹的四个儿子能做官,甚至官至宰相,也是因为自身能力强。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更是被称为“布衣宰相”,有着高风亮节。
至于范仲淹的儿子们在后世不如范仲淹出名,纯粹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名句,没有作品入选语文课文。
人们没有认识他们的广泛途径。】
众人一想也是。
他们想要名垂青史,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要后世之人知道他们,因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是读史书。后世的学生都不读史书了,他们名垂青史,也不被人所识。
【宋仁宗赵祯明道二年,也就是公元1033年夏天,发生了严重的旱灾。
范仲淹能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四方游学的学子,但是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救灾,于是呢,想要动用国家的力量,帮百姓们度过难关。
他奏请宋仁宗赵祯派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宋仁宗赵祯的回复。
范仲淹顿时火了,这么紧急的事情不做处理,等于是枉顾人命,便对宋仁宗赵祯说:“皇宫里的人很久不吃饭,会怎么样?”
宋仁宗赵祯这才醒悟,派人去救灾。
史书上记载:“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一天有白天和黑夜,半天应该不是指白天的一半,而是全天的一半。半日不食,等于是一天都没吃饭了,那不得饿得慌。而且半日也是比喻时间过去了很久,那可就更饿了。】
宋仁宗赵祯心中不安,正所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祖宗们应该不会把他看成是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君吧?
【宋仁宗赵祯围观他的妃子们争宠的时候,看到宠爱的妃子吃亏,就加入战局替爱妃挡了一下,这一挡就被皇后误伤,脖子上挨了皇后一爪子。
赵祯本就不喜欢皇后,这下正好有理由废后了。】
【范仲淹多管闲事,和众位大臣站在殿门外谏诤皇帝不能废后,也就是伏阁抗议,纠正皇帝的过失。结果这些官员包括范仲淹在内就被宋仁宗赵祯给贬了。
宋朝的伏阁抗议是站着的,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电视剧里群臣进谏的时候殿门外跪了一片官员们的情景。
范仲淹被贬到地方上做知府,任职才一年多,又被调到别的地方当知府。恰逢水灾,范仲淹在当地任知府,治理水患。治理到一半的时候,朝廷又有调令,要将范仲淹给调走,当地官员请求先将范仲淹留下,治理完水患,得到了朝廷的允许。
范仲淹治水有功,回到了京中,也就是朝廷中枢。】
天幕上出现了宋仁宗赵祯英雄救美,结果不慎惨遭毒手的场景。脖子上的伤痕触目惊心,不使劲揉搓两下就要消失了。
宋太宗赵光义暗骂荒唐。
明明一句话就能喝止的冲突,非得亲身上去挡,被挠了活该,没有半点君主的形象。
他的后代怎么都这么的不争气?
就这样的理由还好意思废后,旁人会说某个皇帝参与后妃争宠的争斗中被女人给挠了,还没有半点肚量。
丢人呐。
随着天幕的声音,对应的出现了相应的场景。有台谏官员伏阁抗议的情景,也有水灾泛滥时,灾民的苦难生活以及范仲淹治水时的情景。
画面一转,堤坝修筑成功,水灾过后良田千顷。
天幕下的众人同情灾民,也为他们庆幸,遇到了范仲淹这样的好官,想到苏轼也是治水有功,觉得能够遇到好官的百姓实在是太幸运了,不幸中的万幸。
宋仁宗赵祯心情舒畅,天幕都说范仲淹反对他废后是多管闲事了。
他这个皇后是刘太后喜欢的,可不是他喜欢的,身为皇帝,连封喜欢的人为皇后的权力都没有,即便有成功的案例,也要经过抗争,精疲力尽才能成功。
赵祯有点羡慕李治了,想要废后有武则天这个强有力的帮手帮忙,而他就只能靠他自己,也没个贤内助。
范·多管闲事·仲淹:“???”皇帝无故废后,怎么是多管闲事?
【但是范仲淹的这次升官,没过多久又给降了,再度成为知州。
当时吕夷简专权,培植党羽,专门提拔任用自己门下的官员。范仲淹觉得不妥,向宋仁宗赵祯呈上《百官图》,述说官员升迁的不公,批评吕夷简任人唯亲。
这就得罪了吕夷简。
吕夷简得到叔父吕蒙正的推荐,在宋真宗驾崩之后,先是辅佐刘太后,颇有政绩,在刘太后去世后,吕夷简就飘了,开始专权,任人唯亲。但是这个亲,只是在门下的官员中挑才学出众的,而不是不加考核连酒囊饭袋也提拔。
这等于是有能力的官员中又人脉的得以升迁,好比晏殊举荐范仲淹。
吕夷简的气度不大,你有能力,愿意归我门下,我就重用提拔你;你有能力,但你敢和我作对,那就滚出京都。】
【欧阳修大概是范仲淹的fan,因为范仲淹被贬,对吕夷简骂骂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