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风起长安

160-1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风起长安》160-180(第14/29页)

生活,我们为天子死守城池,可天子却抛弃都城与子民而逃,这样的朝廷,还有望吗?”

    “我们不如降了吧。”

    提出投降的将领中,有几个是随张荀奋力杀敌,在军中颇有声望的,他们皆因战功官至高位。

    见多数人动摇了心思,张荀不敢反驳,于是假装答应道:“明日我会派遣信使前往敌营,大家稍安勿躁。”

    “将军,非我等不忠,只是眼下的局势,与天子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

    “我等也不怕流血牺牲,只是觉得,不值得。”

    “我明白。”张荀说道,“诸位先回去好好歇息,明日再来商议此事。”

    然而等送走了众人后,张荀的脸色骤变,油灯闪烁下,满是刀疤的面孔,突然变得十分阴暗,眼里布满了杀心——

    翌日

    张荀召集全军将士,并在军前挂起了天子的画像,对许多将士而言,他们有很多人是从来没有见过天子的。

    “这是,圣人吗?”

    “壮冠虬髯,黄袍玉带,定是圣人无疑。”

    众人跪伏涕泪,仅仅凭借张荀的一幅画,将众人的信念再次凝聚到了一起。

    “万岁。”震耳欲聋的山呼声响起,所有人都跟随张荀一同,发自内心的叩拜。

    “军中怎么会有陛下的御真。”很快就有将领奇怪的问道。

    张荀随后起身,“我不惜冒犯天颜,画下圣人的御真,是为了告诉大家,潼关已经失守了,但是圣人已从长安逃离入蜀,然而因为此事,在我们这些忠贞义士中,竟然出现了想要投降叛军的人,我们都是大唐的军士,就算卸下铠甲,我们也是大唐的子民,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家园与百姓,难道还指望入侵我们国土的胡人会降下怜悯吗,今日若我们投靠了胡贼,那么他日,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沦为阶下囚,汉人,将再也抬不起头了。”

    雍丘的将士们听到张荀的话后,感知到了国破家亡的危机,纷纷掩面而泣,而面对想要投敌的几个将领,群情悲愤,纷纷指责其卖国的无耻行径。

    张荀将昨夜的六人捆绑到军前,大声数落道:“尔等受朝廷恩命,却不忠不义,扰乱军心,来人啊,推出去,斩了。”

    “将军,饶命啊,将军。”

    “将军。”

    斩杀六人后,张荀拔出腰间横刀告诫全军,“叛我国者,杀无赦,乱我军心者,杀无赦。”

    “即便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也要坚守下去,为国而死,这是大义,要让后世看到我们的骨气,以我们为榜样,国家才能真正顶立于天地间。”

    接下来的数月中,张荀带着将士智守雍丘,城内无粮,便派勇士于夜中智盗敌粮。

    箭矢用尽,便放下草人,向燕军借箭,更趁其不备时,派兵偷袭,靠着张荀的智勇,几千人马将几万叛军抵挡在城外,足足守了半年之久,最终,燕军败逃,只得放弃雍丘转战它地——

    ——灵武——

    在平凉郡驻扎多日,得马数万匹后,朔方官员派遣使臣赶赴平凉,以灵武兵食完富,请求太子李怏前往灵武,得到李怏应允。

    百官遂在灵武,仿照长安,搭建临时宫室,天圣十五年七月,李怏至灵武。

    见众官为讨好自己而设帷幕,饮食奢靡,于是大怒,命人将之撤去。

    太子来到灵武后,长平王李淑召集众官,当朔方的军将得知天子已经西逃,独留太子御敌后,皆气愤不已。

    李淑又告知众人皇帝在扶风郡让位一事,众人遂商议拥立太子登基,于是纷纷上笺,请求太子遵皇帝之命,即皇帝位。

    李怏看着众人的上笺,恐慌不已,他斥责李淑道:“圣人健在,你这是要陷我于不忠吗?”

    “殿下的忠,应该在国家,殿下身为储君,当对天下百姓与这些忠心跟随您的将帅负责。”李淑回道,他指着门外静候消息的将帅,“门外的那些人,都是关中子弟,他们日夜思归,所以才跟从殿下艰难跋涉来到这塞外,他们都是希望能够立战功,收复山河,与家人团聚的,如果殿下无心,何必带着众人来到这里,如果此时不凝聚众人御敌之心,他们就会对殿下对李唐失去信心,军民之心如果离散,便再难聚集,到那个时候,这个天下就会被叛军所得,我们都会沦为阶下囚。”

    说罢,李淑带着几名官员跪伏,“愿殿下顺应众心,为社稷大业,遵受皇命。”

    李怏瘫坐在椅子上,满脸的犹豫,他看了看身侧的宦官,摩挲着手背,“你们这样,不是叫寡人为难吗?”

    “启禀殿下,城南有一支人马,正在靠近灵武。”守城的士卒飞快来报。

    “什么人?”李怏急忙问道。

    “她自称是雍王妃,朔方节度使苏仪之女。”士卒回道,“还带着数十人马。”

    以为是雍王的人马,李怏顿时大喜,“快放她们入城。”

    然而当苏荷卸甲进入城内面见太子时,却并没有雍王的身影。

    “殿下。”苏荷在逃离京畿后,听闻太子李怏并未随皇帝入蜀,而是去了朔方,推测父亲也会带着大军到灵武汇合,于是带着李忱留下的人马一路北上,来到灵武。

    “七娘,十三呢?”李怏问道。

    苏荷看着庭院里跪伏的官员,以及屋内的长平王李淑与建平王李潭,于是便猜到了众人的意图。

    “十三郎…落入了燕军之手。”苏荷回道。

    “什么?”李怏彻底慌了,他连连后退,一脸震惊的看着苏荷,“怎么可能,十三郎一向聪慧,怎会被叛军所擒。”

    “我这次来,就是来转达十三郎的意思。”苏荷又道,“请殿下登基称帝。”

    然而听到雍王被擒,李怏心中更加惶恐,“叛军生性残暴,我的弟弟现在就在他们手里,你们叫我,如何能受?”

    “请殿下相信十三郎。”苏荷说道,为了宽慰众人与安抚太子,“叛军的内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团结。”

    此刻苏荷想要救出李忱,就必须集结各方的兵力,加上朔方军,才能与叛军的主力对抗,而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太子李怏。

    这个做了十几年储君的人,即便懦弱无用,但他们只需要这个身份,凝聚天下臣民的心。

    见太子仍有所犹豫,李淑便带着文武官员同苏荷一起请求,“请殿下遵从皇命,于灵武登基。”

    原本因为苏荷的来到而高兴的太子,这下彻底高兴不起来了。

    “殿下如果不想救出十三郎,那苏荷无话可说。”见李怏如此犹豫,苏荷起身道。

    “不,”李怏见苏荷要走,于是慌张的拦住,“寡人并非不想救自己的弟弟,可此事干系重大,能否容寡人想想。”

    李怏心中明白,如今跟随自己来到灵武的不过都是老弱病残,能统兵的大将也没有几个,苏荷的本事,他是亲眼见过的。

    几个重臣见太子有所动摇,于是五次上笺,“请殿下遵皇命,即皇帝位,带领朝廷四方军队收复两京,扫平叛乱。”

    “罢了,这是天命,我不能违抗。”李怏最终答应了众人的请求。

    作者有话说:

    第171章 平胡曲(五)

    天圣十五年七月, 皇太子李怏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于灵武登基为帝。

    李怏的登基十分仓促,规格与仪制一切从简, 群臣穿戴也并不整齐, 他们站在城楼下,为新帝舞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