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风起长安

160-1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风起长安》160-180(第13/29页)

    李忱抬头,“李忱现在是阶下囚,郡主要的报答,李忱现在无法做到。”

    “要不是我,兄长早把你杀了。”陆庆芸又道。

    “郡主的救命之恩,李忱无以为报。”李忱回道。

    陆庆芸看着李忱,“我兄长虽然并非聪慧之人,但我劝你,不要动歪心思,挑拨我父兄的关系,否则,我也饶不了你。”

    李忱仔细打量了陆庆芸一眼,随后笑道:“我原以为,郡主是性情中人,直爽豪迈,却没有想到,郡主的心思,才是深藏不露。”

    “我虽然不赞成父亲的起事,但看着李唐的腐朽,与父亲如今的成功,或许父亲的做法是对的。”陆庆芸道,“北唐所遭受的一切因果,都由皇帝的昏庸所致,而非我父亲。”

    “世间的一切因果,都是相辅相成的。”李忱说道,“不可否认的是,天子的昏庸,与臣下的不忠、不义。”

    “我虽然不会杀你,但也不会过分轻信,就如同你们这些男人对女人一样,”陆庆芸围着李忱走了一圈,“玩归玩,但事嘛,还是玩分清的,所以你在我这儿耍花样是没用的。”

    李忱听到陆庆芸的话,低头笑了笑,有些时候,像草原上脱缰的野马,行事虽鲁莽了些,但头脑还算清醒,甚至在一些情感之上,看得极为通透,“某些方面,明明看得通透,却仍深陷其中,郡主与我一个故人,在这一点上十分相像。”

    “故人?”陆庆芸挑眉。

    李忱看着地牢里的西窗,神情有些悲凉,那束光,是从长安西侧照进来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河北道——

    潼关失守后,太子李怏逃至朔方,派人将苏仪李光必召回。

    远在常山的朔方军统领苏仪不得不下令收兵回援,李光必也只好撤围回军。

    博陵之围得解,李光必与苏仪领兵退入井陉,只留下一支河间团练兵守常山。

    “将军,李光必退兵了。”博陵被围数日,早已是弹尽粮绝,眼看就要城破被俘,唐军却突然撤兵。

    施寺明爬到城墙上,看着城楼底下密密麻麻的骑兵,心中激动不已,可又害怕是敌人佯装撤退,于是派人出城打探消息。

    得知燕军大破潼关后,施寺明于是明白,李光必撤兵是为了驰援长安。

    死里逃生的施寺明,仰天大笑道:“天不亡我,天不亡我。”

    “即刻清点人马随我出城追击,我要杀他个措手不及,以解这些时日被围之恨。”施寺明吩咐道。

    就在施寺明领兵出城想要袭击朔方军后方时,渔洋郡求救的燕军人马赶到了博陵。

    “将军,平卢兵马使刘客奴据渔洋叛变,范阳告急。”

    施寺明听后大惊,他慌张问道:“刘客奴与其主将归顺朝廷后,皆为陛下策反,二人守平卢多日,未曾生变,如今局势大好,怎会突然叛变?”

    “是唐廷的平原太守严真清,他派人用船只走海运,给刘客奴送去了十几万的军饷,并还将自己十岁的儿子留在渔洋做人质,以此让刘客奴相信与归顺朝廷。”

    范阳乃燕军的老巢所在,不容有失,而渔洋距范阳极近,施寺明气得大怒,他看着已经跑远的朔方军,“严真清这个老奸巨猾的狐狸,当初我们都因为他是读书人,而小瞧了他,现在,就是因为有他的存在,才延缓了我们西进的速度,让大军僵持在河北战场,反反复复,如果陛下当初听从中书侍郎的建议杀了他,就不会有今日这么多事。”

    “回援范阳。”施寺明不得不下令收兵前去拦截攻打范阳的唐军。

    平卢兵马使刘客奴据渔洋起义,被朝廷封为平卢节度使,正欲率兵袭范阳时,施寺明领兵从后方赶来,因朔方军在河北的胜利,施寺明又被围于博陵,此时的的刘客奴,还没有收到朔方军收兵井陉的消息,施寺明的突然出现,犹如天降神兵,将刘客奴打得措手不及。

    刘客奴只得抛弃还在城内的妻儿,大败而逃,士卒死伤七千余人。

    施寺明于趁机夺取严真清赠与刘客奴的兵甲辎重,足足两千乘,并将平卢兵马收编,休整过后,再次西出,举兵复攻常山。

    燕军入九门,九门县守军诈降,设伏于城楼之上,燕军中计,施寺明中箭坠马,一怒之下下令屠城,并纵火烧了城池。

    朔方军撤出河东后,施寺明再次攻占常山、赵郡,与陆善大将尹子齐部会合。

    两军合力进攻平原,迫使平原太守严真清放弃平原,短短几日,燕军连下河间、景城、清河、乐安、博平等郡。

    河东复陷叛军之手,中原的局势,再次倒向叛军,叛军气焰复炽,摇摇欲坠的李唐江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作者有话说: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出自五代李煜。

    陆庆芸不是恋爱脑哈,不写那种搞不清是非的恋爱脑,父兄那么疼爱她,没有理由因为一点好感就放了敌人,李忱对她可没有什么恩情。

    潼关失守的危害,间接性的救下了安史之乱中的史,延长了战争时间,朔方军之前的胜利等于白忙活了一场。(战争有损耗,胜利可以凝聚人心,也不算白忙活)

    第170章 平胡曲(四)

    ——雍丘——

    林潮围雍丘数十日之久, 使得雍丘与外界断联,正愁无法破城时,潼关失守, 天子西逃的消息传到了军中。

    林潮大喜, 连夜写信,以潼关被破, 长安失守,天子不知所踪, 招降张荀。

    送信的是林潮的亲信,他站在张荀的跟前,见张荀不回话, 于是弯腰说道:“我家明府, 是看在与您为同僚的份上,才写下这封招降信, 如今长安失守,连北唐皇帝都逃出了京畿,不知所踪, 大局已无可挽回, 张县令不如尽早投降, 北唐前宰相程希烈与翰林学士都投奔了大燕,现在做了大燕的宰相, 以张县令的才华, 必然能够拜相,何必苦守这雍丘城, 自取灭亡呢。”

    张荀看着林潮的招降信, 忽然笑道:“若真如信使所言, 国朝大势已去, 那么他林潮大可举兵来攻,何必派你送信招降。”

    信使也不慌不忙,“这并非明府为了夺回雍丘而编造的谎言,张县令如果出了雍丘,便能明白,你们苦守多日,为何没有一支援军。”

    张荀没有被信使恐吓到,他挑着多日不曾修理的浓眉,“就算长安失守,圣人不知去向,那又如何,只要我张荀还活着,便永远都是唐臣,你家主人要做亡国奴,投靠胡贼,那是你家主人的事,我可以对不起自己的家人,但我不能做对不起自己民族与国家的事。”

    说罢,张荀便下了逐客令,而后又亲手绘制了一张天子的画像,那是按照他记忆中,最后一次见天子的模样。

    他将跟随自己镇守雍丘的将领全部召集,并将潼关失守,天子出逃的实情告诉了众人。

    当得知潼关被破,众人震惊不已,最后张荀说到皇帝抛弃长安与百姓出逃时,众人更是陷入了沉默。

    “两京丢失,圣人带着太子殿下都逃了,那我们守在这雍丘,意义何在?”

    “是啊,眼下的局势,各路兵马一定会赶往长安救援,雍丘最后会成为一座死城,迎接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将领中,有五六个动摇了守城的心思,“将军,不是我等不愿坚守,而是长安失守,天子出逃,我等实在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些日子,我们在雍丘,过得都是非人一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