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风起长安

14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风起长安》140-160(第24/30页)



    中郎将浑进看了一眼距离,一边杀敌,一边点头,“百步之内,不偏毫厘。”

    苏荷遂带兵将浑进护住不让叛军靠近,浑进当即抄起一把强弓,调整呼吸。

    一声箭响,只见弦上已无利箭,而敌军叛军李利杰中箭身亡。

    李利杰一死,阻拦的燕军瞬间溃散,燕军大败,几个将领各率部逃离九门,施寺明领残兵逃往赵郡,蔡熙则带麾下逃奔至钜鹿。

    唐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眼看赵郡无法固守,施寺明便逃往博陵,然而此时的博陵郡闻唐军已入河北,便杀了叛军守将,归顺唐军。

    施寺明见城墙上挂着唐廷旗帜,一怒之下率兵攻入博陵,将郡中官民屠尽。

    由于燕军的屠戮,百姓们苦于的叛军残暴,于是纷纷团结起来拒敌,组成的兵团,多则数万,少则也有一万。

    十七日,苏仪与李光必攻克赵郡,得知唐军一路上都在救济百姓,各地民兵纷纷响应,前来投靠。

    作者有话说:

    哥舒翰诬杀安思顺(朝廷杀安思顺,这一点其实不太好,因为中原战场的主力是朔方军,而安思顺在朔方节度使上担任了好几年,郭子仪与李光弼都是他的部将,后来郭子仪还替安思顺平反了,但是不杀又怕哥舒翰不乐意,毕竟二十万大军。)

    第157章 长恨歌(一百一十一)

    天圣十五四月, 东都洛阳传来颍川太薛愿与庞坚的死讯。

    正月时,南阳节度使鲁炯奏请朝廷以薛愿为颍川太守兼本郡防御使,又以庞坚为副使。

    叛军攻河南, 为颍川所挡道, 遂拥兵围颍川,昼夜进攻, 最终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 薛愿与庞坚皆被生擒至洛阳。

    时逢苦寒,面对誓死不降的两个唐廷将领,陆善下令将二人系于洛水之滨, 一夕冻死。

    由于各地战乱, 消息阻塞,至四月才到长安。

    四月二十日, 右相张国忠于朝堂之上询问众臣,“颍川太守薛愿被叛军冻死在洛阳,朔方军在常山取得了胜利, 将主力派到了河北, 然河南也不能因此松懈。”

    对于朝廷现在面临的局面, 张国忠一方面畏惧潼关手握大军的哥舒撼,所以不希望他轻易取胜, 另一方面又想要尽快平定这场战乱, 解下哥舒撼的兵权。

    群臣面面相觑,如今的朝堂不过是张国忠的一言堂, 见众人不说话, 张国忠便问道左拾遗张杲, “左拾遗。”

    张杲为张国忠所推荐担任左拾遗, 他从议座上起身,“挑选守将,当选有智谋善决断,才能又可以服众的将领,这样才能够抵御叛军,就像苏仪与李光必那样。”

    “可现在朝廷有声望能够服众的大将全都在外,眼下朝堂之上以文官居多,可文官又如何能上战场呢。”张国忠道。

    “我朝弃文从武的将领,数不胜数,只要有心杀贼,便能为将。”张杲回道。

    张国忠于是明白,张杲想要推荐文官前往颍川继任守将,“那么,左拾遗想要推荐的,是何人呢?”

    “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来沺。”张杲道。

    “任命来沺,下官也赞成。”太常卿、驸马都尉张珀附和道。

    张国忠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于是说道:“来沺的母亲去世,已经丁忧回家守丧了。”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可用夺情,召归来沺。”张杲又道。

    张国忠遂思索了一番,只要不是哥舒撼的人,倒也无忧,“那就启用来沺吧。”

    “还有一事。”张国忠拿起一份军报,上面记载着九门之战各将的斩敌功勋,其中以浑进立功最高。

    “朔方节度使苏仪与李光必收复了赵郡,中郎将浑进在九门县一箭射杀了叛将李利杰,此功,朝廷该如何奖赏?”张国忠问道。

    消息一出,群臣面露喜色,“那浑进可是宁朔郡王浑释之子?”

    “是他。”张国忠回道。

    “浑氏乃铁勒族人,非汉人,而今叛军也非汉人,即便他立有功勋,然异族怎可委以重任。”有官员说道。

    “不是汉人就不能委以重任了吗,那你至哥舒元帅于何地?”一直负责外交的太常卿张珀反问道。

    因张珀是右相之子,又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的驸马,群臣便不敢与之争论。

    张珀为人正直,十分不满朝廷对官员赏罚的偏私,于是起身向张国忠行礼,“右相,九姓铁勒早就在大唐建立之初摆脱突厥而归顺大唐,浑氏一族也世代为唐臣。”

    “下官听闻浑进如今还不满二十岁,十一岁随父参军,十二岁便立得少年兵的跳荡功,十四岁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圣人赞他勇冠诸军,因功累迁折冲府果毅都尉,后从军朔方节度使陆顺麾下,领军深入葛逻禄部,经狐媚碛,穿越特罗斯山,大破阿思不部,与众军修筑永清栅、天安军两座堡垒,因功升任中郎将,时年十六岁。”张珀将这位少年将军所立功绩一口气叙述了出来,眼里对这位少年将军尽是由衷钦佩,“他以少年,立如此功勋,军中遂称他为大唐霍去病。”

    “天圣十二年,他随朔方节度使入朝,圣人亲自召见了他,下官也有幸见到,虽年少,却有凌云之志,而今又立奇功,乃大唐男儿之表率,朝廷理应重赏。”张珀又道。

    张珀虽时常忤逆张国忠,但他对这个儿子仍是十分的疼爱与看好,“既然太常卿说要重赏,那么诸位臣工觉得呢?”

    此时有人提醒道:“右相,浑进父子都是前朔方节度使陆顺的部将。”

    张国忠忽然回头,提醒他的正是他的党羽,陆顺为哥舒撼诬杀,而今哥舒撼拥兵太盛,且有想诛杀自己的心思,若是提拔与重用陆顺昔日的部将,日后平定叛乱,论功行赏,便能相互牵制,不至于让哥舒撼一人独大。

    “陆顺之死,谁不知道冤情呢。”张珀又道,“不能因为浑进是陆顺曾经的部将就忽略他的功劳,那如果是这样,朔方军节度使与河东节度使也曾是他的部将,朝廷何故启用。”

    “太常卿说的对。”张国忠说道,“少年将军,武功盖世,立下功劳,不仅要赏,更要重赏,以此来告诉我大唐的儿郎们,江山代有人才出,朝廷不会埋没任何有功之人。”

    众人纷纷附和,起身叉手道:“右相英明。”

    “郎将往上,便是从三品的将军,兵部可有十二卫将军头衔空缺?”张国忠问道。

    兵部遂呈上空缺的武职名额,“回右相,右骁卫缺一人。”

    “好。”张国忠道,“二十岁就位列将军,在我朝可不多见啊,吾记得,上一个,是高仙之吧,但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天圣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以左赞善大夫来沺担任颍川太守,加本郡防御使,并对常山取得完胜的朔方军进行了封赏——

    ——常山——

    既克赵郡,李光必乘胜进围博陵,燕军死守,围攻十日而不下,苏仪便命其收兵,还常山。

    见唐军撤兵,不甘失败的施寺明收拢残兵,欲突袭,在沙河交战,又败。

    苏仪与李光必收兵常山,犒赏三军,又将战功上奏朝廷。

    中郎将浑进因一箭射杀叛将李利杰,朝廷便以功升任浑进为右骁卫将军。

    此时的浑进尚不过二十岁,便以军功官至将军,这样的成绩,远超父祖,也让苏仪更加器重于他。

    朝廷的封赏很快下达,其中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