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风起长安

22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风起长安》220-240(第24/28页)

道:“别担心。”

    “我们得快一点。”李忱看着妻子说道。

    “好。”——

    李忱回到了长安, 并且是奉密诏, 孝真公主害怕在大朝时, 李淑会当众宣布让位, 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又狠心的决定。

    应德四年正旦,诸国使者齐聚丹凤门内的龙首渠畔。

    尚服局进衮服、十二旒冕,李淑躺在榻上,气色很是不好。

    崔皇后看着尤为心疼道:“今日的大朝…”

    李淑刚想摇头,一名内侍省的宦官突然跑入内,跪在龙榻前哭哭啼啼的说道:“陛下,童霖内侍,死了。”

    就在今日拂晓,童霖的尸体出现在了内侍省,因是冬日,故而尸体还未腐朽。

    李淑听到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他挣扎着起身,“在哪儿,在哪儿?”

    “陛下。”崔皇后扶着李淑。

    紧接着,童霖的尸体就被抬了进来,李淑直接从榻上翻滚下。

    他看着被折磨得面目全非的挚友,趴在地上痛哭了起来,“是我害了你…”

    在这种时候,敢杀害童霖的,不用猜也能知道,但这是李淑没有想到,孝真公主竟会如此狠心。

    他与童霖的岁数相差无几,都是孝真公主一手带大的,童霖成为了压垮李淑的最后一根稻草,杀了童霖,也等于杀了自己,从而让李淑不得不承认,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便是对自己下毒手的真凶。

    哭着哭着,李淑苦笑了起来,“我只是让你传句话,却没有想到因为这个举动而害了你。”

    忽然,一口鲜血从心肺处上涌,吐到了地上,李淑瞪着双眼,倒在童霖身侧。

    直到烟气时,李淑的眼睛都还在盯着殿门,“王叔…”

    “陛下,陛下!”崔皇后大惊。

    太医令匆匆赶入皇帝所居的便殿,发现已经脉绝,于是跪地叩首道:“皇后殿下,陛下…陛下…”

    就在李淑死后不到片刻,孝真公主便带着大批人马来到了他的寝宫。

    可当她真的看到李淑死不瞑目的尸体时,原本平静的心,瞬间复杂了起来。

    “你满意了吗?”崔皇后跪在榻前,冷冷的问道。

    任由崔皇后如何咒骂,孝真公主都只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她直直盯着李淑。

    也许在这个时候,她也在质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了权力,不惜牺牲周围所有人,可当她真的杀死李淑时,她又陷入了悔恨与难过之中。

    但野心与欲望很快就占据了这一切,让她冷静了下来,她走上前,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李淑的脸。

    片刻钟后,孝真公主看着崔皇后,“来人。”

    可就在她想要控制住崔皇后以及整个内朝时,一支禁军忽然闯入紫宸殿内。

    “李怀恩?”

    “奉陛下命,保护皇后殿下。”李怀恩道。

    孝真公主皱起眉头,适才的心痛,因为禁军的出现而瞬间散去。

    “真有你们的。”孝真公主看着李淑的尸体又看了一眼崔皇后,“不过没有关系。”

    此时,李忱已经进入京兆府,她没能见到李淑最后一面,最终,叔侄二人天人永隔。

    因是正旦,皇帝驾崩后,大明宫内秘不发丧,但长安城内,因为禁军与府卫的增兵,导致气氛紧张了起来。

    早在之前,李淑就将长安的驻防进行了调换,而大明宫也由李怀恩统领的神策军在把守。

    孝真公主的南衙只能在宫外,但十六卫中,有四卫仍是皇帝的人,其中巡逻城防与宵禁的左金吾卫,便是皇帝的舅舅吴叙在执掌。

    得知大限将近,李淑便提前安排好了这些事,李忱与苏荷的一千人马并没有顺利进入长安城。

    但长安城内有金吾卫与神策军的接应,各地折冲府的将领,包括靠近长安京畿各州的折冲府,此时也都在京城,被禁军暂时囚禁于大明宫中,无法调动地方府兵,所以孝真公主在京的势力,远不如禁军。

    这也是为何李忱一定要抱病举行大朝会,为的就是控制住南衙。

    在一切未落定之前,禁军都会保证长安城内不会出现大的兵乱。

    这些禁军将领都是忠于大唐的功勋老臣,孝真公主在朝中虽也有些势力,但真正忠心于她的爪牙,都已被李淑铲除,这也是导致姑侄关系破裂的原因。

    丹凤门内,诸国使者还不知宫中发生了何事,但是周围禁军林列,大唐天子迟迟不宣召,于是引来了不少议论。

    含元殿前的文武百官也是一头雾水,直到孝真公主派人将他们宣至宣政殿,他们这才知道,皇帝于刚刚驾崩于紫宸殿。

    孝真公主本想控制住崔氏,但因为李淑提前安排了禁军才未得逞。

    而她在长安城拦截李忱的府卫,也因为李淑的安排,导致没有拦截成功,李忱被神策军与金吾卫成功接进了大明宫中。

    对此,她只能寄希望于将自己当做生身母亲的李瀚,虽未被立为储君,但李淑将其抱养于大内的目的,群臣皆知。

    更何况除了李怀恩之外,这些禁军都是皇帝任命的人,他们服从于皇帝,与下一任新君,并不会直接帮助李忱。

    朝中除了崔裕,并没有李忱的人,且文官多厌武将,尤其是女子身的苏荷,虽有匡扶社稷的功劳,却并不被这群男性文官所认可。

    加上自己所持有的南衙府卫,足够扶持李瀚登基了,只要李瀚登上那张宝座,自己就能控制住整个局面。

    即便是朔方军要造反,孝真公主也不畏惧——

    ——宣政殿——

    孝真公主拉着李瀚在宣政殿内啼哭,于是众臣便知皇帝已经大行。

    “大行皇帝未有子嗣,临终前,将皇弟托付于吾。”孝真公主向群臣说道。

    诸臣皆掩面痛哭流涕,“陛下。”

    “陛下。”

    “东宫虽未立,然陛下驾崩前,亲自下诏将幼弟接入宫中抚养,并赐名李瀚,子承父业,如今未有子,当兄终弟及。”孝真公主又道。

    沉痛在失去仁主的百官们,痛定思痛,面对孝真公主的这番话,大多人都是认可的。

    虽未有遗诏,但抱养子嗣,便已是向群臣说明了继承的人选。

    崔裕作为政事堂首相,他站出来问道:“先帝十四子尚在幼冲,主少国疑,大行皇帝手足众多,怎能让一个孩童继承大位呢。”

    “对。”崔裕的话很快就引来了群臣的议论,除了依附于孝真公主的,还有把柄在孝真公主手中的这些人,是无条件支持外,其余大臣都站在崔裕一边。

    除了主少国疑之外,他们明白,一但李瀚登基,那么孝真大长公主就会成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女主当政之事将会再次重演,这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

    孝真公主自然猜测到了崔裕会站出来反对,于是命人将李淑的九弟舒王李温带入了宣政殿。

    李温生性懦弱,一直居住在十六王宅,其生母吴氏,为李怏的昭仪,如今出居道观,落到了孝真公主手中。

    “舒王已至成年,且有两子,无后嗣之忧。”孝真公主向群臣说道。

    舒王的出现让群臣再次陷入了争议,讨好孝真公主的纷纷赞同立年幼的李瀚,另一些认为主少国疑的便提议立舒王,有的还在观望,并未表态。

    “大行皇帝刚刚驾崩,嗣君的确立,何必如此着急呢。”崔裕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