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风起长安

120-1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风起长安》120-140(第22/28页)

我呢。”李忱转动着轮车来到马车旁。

    “人?”文喜不明白。

    “是啊,一个有野心对我虎视眈眈的人,”李忱回道,“对于出身将门的雍王妃,离开长安,她又怎能放心得下呢。”——

    苏荷离京之事,被孝真公主安插的眼线看到,孝真公主这才知道,不久前李忱突然入宫,是替妻子向皇帝辞归九原。

    而今前朔方节度使阿思不早在前年就已被陆善暗中陷害,被迫率部叛唐,又遭到追杀,于是只得率部投靠突厥,天圣十二年,突厥首领将阿思不与他的妻子儿女一同交出,押回长安,同年阿思不被杀,其妻女充为歌伎。

    于是从那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朔方都未有正式的节度使上任,而苏荷的父亲与叔伯都是将领,苏仪更是九原郡的太守,在朔方数十年,虽职权不大,但在军中也颇为有声望,否则太子李怏不会如此力荐他。

    苏荷在这种时候回到朔方,可想之而知她要做的是什么,笼络北方军将,暗中为抵御反叛做准备。

    在孝真公主看来,朝廷如一盘散沙,一击即溃,陆善又拥兵太盛,常年作战于北方,兵强马壮,攻破两京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

    太子想笼络苏仪,这本没有错,但孝真公主却认为,他用了一个十分愚蠢方法,倘若苏家成功,必能借此乱,扬名立万,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又或者,借势力扶持新的君王,而雍王作为他的女婿,毫无疑问是首选。

    李忱刚回到长安,就被人拦住了去路,文喜本想开口大骂拦路之人,但为李忱所止。

    旁边就是茶楼,孝真公主静坐在一张矮榻上,那案上的茶已经凉透,似乎等了很久。

    李忱从怀中拿出一块沉甸甸的金子,金子上缺了一个剪开的小角。

    她推着轮车靠近,将金子放在了案上,缓缓说道:“这一眨眼,便过去了整整五年之久了。”

    随着孝真的野心暴露,姊弟二人逐渐成为了敌对,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孝真公主,显然将聪慧善于谋略的李忱也视作了沙子。

    而今,二人看似目的一致,都在辅佐东宫,但是孝真公主却不以为然,并将李忱当做潜在的最大威胁。

    “曾几何时,我将你视作最亲善的弟弟。”孝真公主说道,“可是我想错了,自从六郎被皇帝无端猜疑,并狠心杀害后,我便再没了弟弟,也没有了可以信任的亲人。”

    “阿姊这话,就不怕长平王听到之后而伤心吗?”李忱问道。

    “一个合格的帝王,又怎能为情所困,长平王会明白的。”孝真公主说道。

    李忱看着孝真公主,挑眉问道:“阿姊所说的帝王,真的是指长平王吗?”

    孝真公主回瞪着李忱,但没有回话,似乎原本坚定的答案,有所动摇。

    “你让雍王妃回到朔方,是为大乱之后,起义做准备么?”孝真公主转开话题问道,“在这种时候,皇帝还能放你的妻子离京,你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

    李忱身上有太多的迷点,让孝真公主无法猜透,“你有崔贵妃留下来的人脉与声望,还有张贵妃那样可以操控与左右天子与权势的红颜知己,我不相信,你对帝位,没有半点心思。”

    “人都是有私心的。”李忱回道,“可是每个人的私心,都不一样。”

    “王妃回朔方,的确是为筹备应对边将造反之事,在这短短十余年之中,节度使的设立,使藩镇势力骤增,几乎要压过朝廷,看看现在的中原各郡,还有谁愿意抵挡,敢抵挡,能够抵挡边镇十几万的精锐之师。”

    “好一番,为天下大义的说辞。”孝真公主对李忱的话不为所动。

    “不管我说什么话,阿姊都不会相信,”李忱转动轮车向门口离去,“所以也不必浪费口舌。”

    孝真公主对于李忱的举动,有些生气,她看着李忱往门口走去的背影,“若我败了,将来史书上,会证明我的猜测。”

    李忱停下,她微微侧头,“长平王以真心待你,甘愿为你利用,这么多年了,难道就没有得到你一丁点的恻隐之心吗?”

    作者有话说:

    孝真公主的疑心其实也没有错,女主也不是那种大圣母。

    只是她的身份,是不可能在皇帝在位时夺嫡的(皇帝太长寿了)东宫才是正统,这不是一点点民心就可以覆盖的。

    孝真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同时被杀的三子中的一个)

    第137章 长恨歌(九十一)

    天圣十四年, 正月十五,上元节。

    清晨一大早,一名身穿绯袍头戴幞头的官员手持敕书登上了丹凤门。

    金色的霞光穿透云层, 照在了大明宫的城墙之上, 折射的金光刺得行人睁不开眼。

    城楼下,密密麻麻的都是行人, 还有各种车马,一声晨钟盖过了嘈杂的喧闹。

    通事舍人将敕书展开, 缓缓念道:“天圣十四载,乙未羊年,正月十五…金吾驰禁…”

    这一年的上元节, 长安城还与往常一样热闹, 长安、万年两县各自办着灯会。

    达官显贵云集于东市与各个道观寺院,而西市则多为胡人, 鱼龙混杂。

    体型健硕的胡人,身披昂贵的孤袄,有的还带着假面, 他们成堆的出现在西市, 左顾右盼的找着什么。

    然而长安城的热闹, 在今年却潜藏着未知的危机,远在范阳的东平郡王, 在这一年正旦与上元都没有入京朝贡, 但却安排了人马,偷偷潜入长安, 暗中与线人联络。

    经过两年的修缮, 遭到损毁的兴庆宫已恢复如初, 且更加富丽堂皇, 张国忠还特地将搜刮来的珍宝当做陈设进献,以此哄皇帝开心。

    兴庆宫修好后,皇帝便将今年上元节的灯会设于花萼相辉楼中。

    宗室诸王与百官赴会。

    马车途径拥挤的东市时,李忱敏锐的发现了异常,在这个几乎全家人都会出行游玩,观看灯会的佳节夜晚,那些带有目的的人,无论是眼神还是脸色都不一样,他们的脸上,不但没有过节时的喜悦,反而对周围的热闹十分警惕。

    而这几夜,由于不禁宵夜,公廨的捕手、不良人纷纷休沐,便会使得出入坊间的歹徒与飞贼猖獗起来,尤其是在关中经历饥荒之后,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落草,成为了贼寇,而上元夜的热闹,无疑是最好的掩护,于是便乔装打扮一番,混入城中伺机行事。

    若能从繁华中仔细观察,便能看见这座皇城,早已被害虫蛀得千疮百孔。

    然而李忱也只能叹下一口气,对于危险,尽管有所感知,然而她也无法猜测最终,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

    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太多了,但毫无疑问的是,陆善手里握着的胜算,比朝廷更多。

    他掌管着马政,麾下士卒连年征战,在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的无不是可以以一当十的悍将。

    陆善的幕府,若是召集起来,相当于一个小的朝廷,文臣武将齐全。

    而这些年里,陆善积攒的财物与粮食,也远非挥霍无度的中央朝廷可比。

    李忱靠在马车内,马车穿梭在千万盏灯下,将她带往富丽堂皇的宫城。

    耳畔有行人夫妇的欢声笑语,也有孩童们的嬉闹,然而李忱却丝毫感受不到上元节的热闹气氛,她看着窗外宏伟的楼阁,陡峭的屋檐,还有寺院里的宝塔呆滞了许久。

    李忱的眼里,同样出现了与孝真公主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