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探花》70-80(第10/17页)
几位大人践行,三为提前庆祝几位大人的来日高升,望大人们万万赏脸。"
    知县朝右侍郎奉承笑着揖礼,接着又朝陈今昭与俞郎中各揖一礼,语气无不谦恭,"日后,下官等还要仰仗几位大人,在朝中多多提携。"
    右侍郎自也不会驳其颜面,笑着与之寒暄几句后,就下了城墙随他到了府衙正堂赴宴。
    在入宴前,他朝陈今昭使了个眼色,她自是会意,这是让她好生看住俞郎中,省得那暴龙脾气又惹出些是非来。毕竟马上要功成身退了,还是莫要节外生枝。陈今昭回给上官个放心的眼神,而后就与俞郎中说笑着步入堂中。此回出京外出公干,她算是收获颇丰,做出的那些功绩且不提,就说她与上官及工部同僚间的关系,那是肉眼可见的紧密不少。
    她能感觉到上官对她的日渐倚重,就算不能与俞郎中在上官心中的分量相提并论,却也相差不大了。可以预见,她归京之后在工部里,定是一片坦途。
    心情大为舒畅,席间她逮着俞郎中推杯换盏,直将人给灌醉了去,再次收获了来自右侍郎的赞许眼神。
    陈今昭露齿笑着,如此春风得意之时,自当浮一大白啊。
    接下来的日子,工部官员们开始准备回京述职事宜。
    可就在好不容易等到暴雨渐歇,他们马上要驱车回京之时,开封河道总署衙门八百里加急传来消息,巩县决堤了!
    巩县不属于睢阳、澶州两地,按理来说是不在京官们此行任务之列的,但灾情紧急,总署衙门上官等不及朝廷再派人过来救援赈灾,想着工部官员既已在河南府的区域治水,那事出紧急下向他们求助不也是合情合理?
    工部的一众官员没有料到临走之际,会突发这种状况,一时间皆沉默下来。每个人的面色都很沉重,心被巩县的事揪着,再也没有之前那功成的喜悦。
    右侍郎也面色沉凝,按理说这种情况他完全可以撂手不管,静等朝廷诏令下达便是。但人命关天,关键是他手里有摄政王遣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王命旗牌,能够及时调动绿营军抢险救灾,这般情况下,他又怎好坐视灾情,丝毫不作为?
    "你们如何看?"他看向他的左膀右臂。
    "去!"俞郎中言简意赅,不带含糊。
    "大人,去罢!"陈今昭也咬咬牙道。虽此去她亦担心洪水肆虐与瘟疫横行的风险,但明明有能力却不作为,眼睁睁看着巩县生灵涂炭,那则与她为官的理念相悖,她也亦过不去心中这道坎。况且,救险这事是危机却也是机遇,若能圆满完成此事,她于朝中不说声名鹊起,却也能有些威望站足脚跟了。
    摸着糙了不少的脸,她心想,或许自己就能真正自由了。
    河南府的求援折子雪花片般飞到了上书房的御案,御前的人一目十行的飞速阅过一本,当场摔了折子。
    "传令下去,飞鸽传书至河南府,令境内工部官员即刻归京!"
    右侍郎等人是到了巩县时才收到了朝廷的诏令。
    能回京固然是好,可此刻望着一片泽国的巩县,看着百姓扶老携幼,哭号不止,看着洪水滔天,浊浪肆虐,死者枕藉,无人收敛!惨烈的场景触目惊心,望着百姓眼里的绝望,还如何能迈得动步子。
    关键是,处理河工方面的事情,工部官员最有经验,他们能根据决口宽度、水深丈尺,极快的制定最佳的堵口方案,及时修复堤坝,将损失降到最低。
    救灾贵在神速,若等朝廷再千里迢迢派人过来,便是到达此地,怕也为时已晚,那堤口还不知会决口到何种程度,肆虐的洪水怕湮没的也不只是一县、两县。
    人命关天啊。
    "回京的事暂且延后。"右侍郎重叹口气,将诏书放进怀里收好,"吾等先快速指挥人将决口堵上,待早些堵上了,再早些归京罢。"
    从五月底至六月中旬,右侍郎带人耗在巩县堵决口,所有人几乎没再睡个安稳觉,无不熬得双眼通红。
    从京都到巩县的召回诏令一封接着一封,一封甚疾过一封。诏书上的文字由温和转劲急,由劲急逐渐锋利,后来见人迟迟不归,最后几封诏书上的字,已然是字字如刀。
    不足半月人已瘦了两圈的右侍郎,握着诏书乎顶不住压力,干瘦的身体摇摇欲坠。可每当他意念动摇时,陈今昭总会及时来上一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到了六月下旬,在连下八道诏令没将人召回后,京都传来了上位者的最后通牒逾期不至,满门同罪。
    此令别说吓坏了右侍郎,同时也吓坏了陈今昭。
    好在此时决口已近乎完全堵上,剩下收尾的一些事宜,由当地官府来做就成。
    火急火燎的收拾东西,右侍郎带着一干人等,再不敢耽搁的疾速归京。
    离开河南府的那日,百姓们夹道相送。
    既有睢阳、澶州两府的河工们,也有沿河区域的民夫们,自然也少不了巩县这个受灾区域的百姓们。
    他们冲着车辆离开的方向不住地招手,有人欢呼,也有人偷偷抹泪。
    "小陈大人,大俞头大人,我们会记得你们的!"
    人群中,不知哪个汉子嗓门响亮的高喊了一声,陈今昭掀开窗牖,冲着后面的人群也用力挥手。
    第77章
    工部官员回京那日,王驾出城十里相迎。
    城门之前,摄政王千岁携文武百官,远眺官道尽头的车驾。两侧肃卫仪持金钺、斧钺肃立,身后旌旗猎猎飞扬。右侍郎远远瞧见城门处的浩大声势,不由一惊,尤其在瞧见象征王爷法驾的黄罗伞、五明扇,更是紧张不已。
    车驾趋近城门,未等完全停靠,右侍郎就赶紧带着工部一众大小官员下了车,齐齐叩拜王爷千岁。
    "臣等叩见千岁殿下,恭祝殿下福寿安康!"
    姬寅礼快步上前,亲手将右侍郎扶起。
    "快起。"他语气温和含笑,"此次治理黄河水患,全赖诸位爱卿跋涉千里,不辞辛劳,解万民于倒悬。爱卿们治水在外,孤日夜牵挂,如今见卿安然归来,吾心甚喜。
    右侍郎感激涕零,"此次治水功成,全仗殿下英明决策,及时调拨钱粮,解万千百姓燃眉之急。臣等不过尽人臣本分,岂敢居功?"
    陈今昭与俞郎中居于右侍郎左右,落后其半步而站。
    她能感到对面之人说话时,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她的身上。但其视线也并不多停留,堪堪掠过就移开。
    陈今昭低了头,掐着手心扼住紧张的情绪。
    对方扫来的眸光似无波,让人难辨个中情绪,但也正是这反常的平静方令她心中略有不安。因为周围看她的目光中,可全都是震惊与不可思议。"
    姬寅礼朗声笑道,"不必过谦,非卿等尽心竭力,何来百姓安居?有尔等良臣,是社稷之福。此功在千秋,孤当重重有赏!来人,宣旨。
    内监即刻捧着圣旨上前,高声唱道:"治水归来的诸位大人接旨一一"
    陈今昭等人忙整冠理袖,随他们的上官大人一道跪接圣旨。
    "奉摄政王千岁诏曰:孤闻河工重务,关乎社稷……"
    这无疑是一道封赏圣旨。
    城门外无论是出城相迎的文武百官,还是治水归来的工部一众官员,全都屏息凝神,竖耳细听着圣旨上的内容,不错过其中一字。
    化企特加授从一品资政大夫,仍执工部侍郎事、赐金百两、玉带一围、蟒袍一袭、御书河臣良范匾额、荫一子入国子监。闻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