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百合耽美 > [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120-1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120-130(第7/14页)



    看他悚怵的表情,好似顾至掰开的不是麻绳,而是他的头。

    临近的祢衡见有人多管闲事,正要开口大骂,一转头,看清了顾至的脸,不由将未出口的唾骂往回憋了几分,把脖颈扭向另一侧的曹操:

    “此等虚伪,不堪入目。”

    早在祢衡奔赴袁营之前,曹操就被祢衡骂了整整一天,即使心中不快,也算有所适应,并没有被祢衡骂懵。

    见顾至干脆利落地解开了陈宫身上的束缚,曹操朝他投了一个赞许的眼神,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陈宫。

    “公台一心投效吕布,却不知那吕布身在何处,竟让公台落于袁绍之手,还受此羞辱?”

    祢衡听到这话,还想冷笑讽刺,被顾至的目光一扫,到底只是哼了一声。

    陈宫面不改色,并不因为曹操的话而触动:

    “我不过是背弃曹公的无名之徒,曹公不必耗费心思在我的身上。今日,我甘愿一死。若曹公当真有心,还请善待我的家人。”

    曹操长叹一声:“公台何必如此?”

    陈宫仍挺直背脊,一动不动地立在原地。

    见他如此刚硬,曹操无法,只得让人将陈宫带出帐外。

    陈宫一走,曹操的神色便淡了下来,对着祢衡这个使者也少了几分客气。

    “还以为祢谏史在袁绍帐中受到了重用,却未想到,不过几个月的功夫,祢谏史就被他原路送回?”

    这话似乎激怒了祢衡,他当即拉下脸:

    “我受袁公之托,来为司空送信。司空可不要会错意,用浅薄可笑的念头衡量袁公的意愿。”

    曹操并不与他分辨,派人将祢衡“请”离主帐。

    这番行动,自然获得祢衡的唾骂。

    哪怕曹操并不把这些浅显的侮辱放在心上,他的心情亦不免差了几分。

    “袁绍假借着‘还人情’的名义,将陈宫送到孤的帐中,想让孤诛杀陈宫,引起兖州士族的不满。孤岂能如他所愿?”

    曹操面色冷沉,在上首坐下,

    “这是袁绍送来的书信。”

    被揉成一团的缣帛先是送到曹昂的手上,而后交给其他人传阅。

    顾至看了袁绍送来的书信,信中的大意是:

    袁绍还念着曾经与曹操的旧情,不想和曹操开战,伤了情分。

    曹操既是阉人之后,就该知道,党锢之祸究竟因何而起。宦官作乱之事,绝不可再现。曹操应当以大汉社稷为重,让天子回到适合他的朝堂,而不是跟囚犯一样,被关在一个虚假的都城之内。

    看完这封信,顾至总算知道曹操的心情为什么会差成这样了。

    也不知道是谁给袁绍出的点子。这番似是而非,看似有道理,实则胡说八道的话,几乎可以说是故意恶心人。

    曹操名义上的祖父确实是宦官不假,但他祖父是阉人,曹操本人又没有被阉,“宦官作乱”跟他有什么关系?

    袁绍这话看似友善地劝导,实际上是在骂曹操不能人道,还跟宦官一样做恶,怎么能不让曹操窝火?

    后面更是道德绑架,给曹操扣上挟持天子的大帽子……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袁绍也算是真相了,但袁绍那边同样不是什么“适合天子的朝堂”,他想做的事,本质上与曹操并没有不同。

    坐在最远处的郭嘉看完了密信,反倒笑了一声:

    “袁绍试图占据大义,还想惹怒主公——看来对于这场征战,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就目前的局势来说,袁绍的兵力与资源略强于曹操这方。哪怕袁绍那边要使用手段,也不必拿这些上不得台面,又未必有什么作用的招式。

    “袁绍此举,反倒是露了怯。”

    他的语气格外笃定,就差直说“好事啊,这是好事”。

    曹操原本心绪不佳,被郭嘉这么轻描淡写地一笑,也觉得袁绍这是在忌惮他,所以才写这么一封信恶心人,心情顿时好转了不少。

    “明远,你可有回敬袁绍的主意?”

    这个点名来得太过突然。顾至一抬头,就瞅见曹操向他的所在投来目光,眼中竟然还带着……期许?

    一个小小的问号,出现在他的心中。

    他看起来像是那么会出损招的人吗?

    第126章 解救陈宫 “便按此法定计。”……

    顾至转头看了眼郭嘉。

    兼具奇策与损人本领的谋士就在旁边, 老曹莫不是问错了人?

    若换成初入曹营的那会儿,顾至多半不会吭声,或者只是随意说个两三句话, 坚定执行“不找事,事不找我”的原则。

    可现在,顾至已有了想要达成的目的。用曹操的话来说,他“有所求”,他有必须做到的事, 必须实现的愿望,无法置身事外。

    因此,他没有推脱, 更没有提及“为何不问郭嘉”“可写信寄回豫州, 询问贾诩”之类的话。

    只是短暂地思虑了一番, 不答反问。

    “主公所说的‘回敬’, 是名义之争,还是行军之策?”

    “若是名义之争,该当如何?若是行军之策, 又该如何?”

    顾至从荀彧手中取过缣帛,指着信上写了“挟持天子”的那一段。

    “袁绍妄图借着救驾的名义出兵, 为主公泼上挟持天子的罪名。主公何不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愿闻其详。”

    “早些年, 天子失去行踪,袁绍曾杀过‘天子’。”

    顾至没有将话说得过于直白,但以曹操之能, 自然能读懂他的言下之意。

    袁绍既然给曹操胡乱定罪,说他挟持天子,那曹操也可以用袁绍诛杀假天子这件事做文章, 给袁绍扣一个更大的罪名。

    “天子早已被袁绍所杀,正因如此,袁绍才不顾天子的正统,向着天子所在的兖、豫二州贸然出兵。”

    谁能证明袁绍当时杀的天子是真是假?

    曹操无法向其他州郡的民众解释自己没有胁迫天子,是天子自愿让他奉迎。袁绍也不能向其他州郡的民众证明他当初杀的天子是假的。

    对抗自证陷阱的办法,就是不自证,转移焦点,控制主导权。

    “袁绍若想平息谋害天子的流言,定然会加速进攻,迎回真正的天子。”

    以袁绍那般好颜面的性子,定不会容忍自己的名声受损。除了尽快攻占兖、豫二州,夺回天子,让自己相识的朝中老臣给自己正名,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急生乱,乱生错。仓促进攻,不仅会使补给线出现差错,更容易在对战中生出纰漏。”

    急切的情绪会增加认知负荷,过高的压力状态会降低决策的正确性,将失误提升到十几倍[1]。

    曹操虽然不曾听过认知负荷理论,但关于“急中生错”这个现象,他早有体会。

    “明远此法兼顾了名义之争与行军之策,便按此法定计。”

    接着,曹操又与几人商定了具体细节,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这个方略对曹操来说不算全无影响……至少,天子那边,极有可能会为了此事而怪罪。

    然而,刘协膈应了曹操这么多回,曹操即便是泥捏的人,也早已有了火气,何况他本就不是什么善类。对于刘协知道此事后的恼意,曹操乐见其成。

    不管当初刘协让几个近侍冒充自己,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