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百合耽美 > [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60-70(第10/14页)

在年幼的时候被喝醉的荀衢所伤,荀攸的性子比其他族人要沉闷一些,总是独来独往,并不与他们亲近。

    当荀彧八岁时,再度见到这位比他大了六岁的子侄,荀攸已长成沉默寡言,独行其道的少年,与他这位年幼且差着辈分的从叔并没有多少投机之语。

    顾至隐约察觉到荀彧的愁思,斟酌着开解:“公达若愿意留下,今后便有了更多相处的时日。我们可叫上阿兄与奉孝,到公达那串个门,尝尝炳烛做的咕咚锅。”

    荀彧只笑未答,问起了正事:“枣将军的家眷去了何处?”

    “他们被徐元直带去了另一处安全的住所。”

    “徐元直?”

    “徐元直是阿兄的旧交,单名庶,曾名徐福,是一位游侠……”

    顾至简单描述徐庶与他相识的经过,荀彧听了许久,恍然自语。

    “原来那一日……”

    顾至望着荀彧,却听荀彧收了话音,改口道。

    “即使枣将军的家眷安然无恙,不会被叛军所胁,为防变故,我们还是需要将所有的事告诉枣将军,与他透底。”

    “我与文若所见略同。”顾至说道,“昨夜,我便与元直协商,让他找个机会,带枣叔去见一见家人,再将城中的异动如数告知。”

    他打量着从窗棂缝隙投入的亮光,算着天时:

    “若他动作迅速,指不定已经与枣叔通过气……”

    话音未落,木窗忽然被人叩响,发出二长三短的闷声。

    随后,门外传来一声不堪入耳的猫叫,像是声音粗沉的男子在进行拙劣的模仿,听得人耳膜发疼。

    顾至险些笑喷,他控制着面上的肌肉,低声叨念了一句:

    “说曹操,曹操到。”

    荀彧沉默许久,将声线压到最低,不解地询问:

    “……与主公何干?”

    顾至一时失语。

    他该怎么解释,他刚刚说的只是一句谚语,其实,的确,跟曹操没什么关系?

    好在荀彧并不深究,即使知道来的人是被顾至信任、与志才交好的徐庶,他也仍然站在顾至身侧,隐隐将他护在后方。

    没过多久,窗外爬进了一个人影。

    那人影背着一个布囊,一进来就蹑手蹑脚地合上窗子,不让一点寒风漏进屋内。

    狗狗祟祟地做完这一切,徐庶安然转身,正对上一张陌生而秀俊的脸。

    想到自己方才抛出的暗号,徐庶忽然觉得有些尴尬。

    他望着面前这个相貌不凡,气质卓越的青年,隐约觉得对方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你是……”

    顾至从荀彧的身后冒头:“他是濮阳城的别部司马,荀文若,代行东郡太守之职。”

    徐庶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这眼熟之感从何而来。

    他与荀攸的容貌确有几分相似,也难怪许汜抓错了人。

    他解下身后略显笨重的包裹:“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带了朝食……”

    顾至瞧他从包囊中拿出食材,又拿出一坨黑漆漆的器具,惊异瞠目:

    “你怎么把锅也带来了?”

    徐庶不以为意:“这冷食,哪有热饭好吃。我带的这口甗,上面可以蒸饼,下面可以煮汤,方便得很。”

    顾至看了荀彧一眼,笑道:“多亏元直雪中送炭,我不用悄悄潜入枣叔家中打秋风。”

    荀彧听出了顾至的言下之意,唇角漫起一道弧度,可那弧度,很快停在半空。

    他看着手忙脚乱忙活的徐庶,又看向指甗为锅,仿佛没有见过炊具的顾至,停顿了许久,方才出声。

    “不知徐兄,可会做饭?”

    徐庶拼接锅具的动作一顿,抬头看向顾至二人:“难道你们不会?”

    无言的沉默,被日晒烘干,洒落整个屋舍。

    顾至迟疑道:“只是蒸煮,应当不难?”

    事实证明,蒸煮确实不难,但把米饭蒸熟,需要耗费的时间与柴火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

    荀彧缓缓道:

    “此物,应当只是热饭所用……”

    热饭,把熟了的饭加热,而不是把生米放在上面蒸。

    顾至看着逐渐变成化石的徐庶,很想问问这位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游侠——以往在城外赶路的时候他都是怎么生存的?不会每天都拿出干粮啃,或者随机找一棵野草,哞的一下吞掉吧?

    然而,想起徐庶竭尽所能的帮助,顾至终究没有问出扎心之语。

    他既是询问,也是岔开话题地说道:

    “你可与枣叔说了昨夜的变故?”

    徐庶回过神,将食材兜回布囊,回答:“我还未找到恰当的时机。”

    “既然如此。”顾至一锤定音,“我们便去对面打一打秋风,再找个机会,将枣祗绑走。”

    徐庶听着他状若土匪的言语,惊得掉了包裹。

    第68章 平乱 “冒充天子,可是死罪,郎君何至……

    徐庶原以为顾至这话只是在开玩笑, 没想到他真的摸到枣家后厨啃了一顿早餐,还将枣祗“绑”了过来。

    见荀彧平安无事,枣祗舒了口气, 目光投向一旁,对着正指使庖丁片烤鹅的顾至:

    “顾郎,你……罢了,等你吃完再说。”

    顾至将片好的烤鹅一分为三,另外两碟交给荀彧与徐庶, 给枣祗留了个鹅头。

    枣祗哭笑不得,找了一张胡床坐下。

    等三人用完餐,与他说起昨日从白波军口中问出的情报, 枣祗原本舒展开的神色再次变得难看不已, 与他旁边的鹅头如出一辙。

    “子京也背叛了?”

    从曹操最信任的魏种背叛, 到他最信任的一部分亲兵背叛, 再到负责城防魏子京……背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让枣祗在震怒之余,不免多了几分麻木。

    “这还不是全部, ”顾至无情地落下最后一击,“其余背叛者藏在暗处, 数量多少, 尚且不得而知。”

    枣祗头痛不已:“这该如何是好?”

    “若暗中排查, 易打草惊蛇,人心惶惶。”

    荀彧陈述着厉害,“不若效仿世祖。”

    在枣祗与徐庶低眉苦思的时候, 顾至已听明白荀彧的言下之意:

    “捉细作,除首恶?”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正是如此。还得劳烦枣将军亲力亲为,振奋军心, 揪出‘首恶’才是。”

    枣祗不知荀彧因何而笑,没有多想:“可我要怎么揪出首恶?”

    顾至察觉到荀彧投注的目光,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德为胄,以义为剑[1]。”

    这是《盐铁论》中的一句话,枣祗曾经读过,也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不明白它与抓叛徒有什么关联。

    荀彧从旁解释,补充条理:“我昨日在巷内,检查了白波军掉落的佩刀。那些刀具工艺奇特,与西凉军备的锻造手法颇为相似。”

    枣祗在军政上并非一窍不通,顿时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只是……

    “仅仅锻造手法相似,不能作为他们勾结西凉兵的证据。”

    就算工匠们能看出锻造工艺的相似之处,普通士兵也未必相信这个说辞。要是再被有心人煽动,反说他们污蔑,那可就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