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

30-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30-40(第18/21页)

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这是李时珍写给父亲的立志诗,表示他立志投身医学事业。

    不错,作为医药大家,李时珍的诗才也很优秀,要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考诗赋,没两把刷子可无法年纪轻轻于万千考生大军里脱颖而出。

    李时珍的许多首诗收集在《簻所馆诗集》里,其中最出名的一首为写给好友吴明卿的赠诗:

    “青锁名藩三十年,虫沙猿鹤总堪怜。

    久孤兰杜山中待,谁遣文章海内传。

    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敬日醉五湖船。

    鲈鱼味美秋风起,好钓同游访洞天。”

    吴明卿是李时珍的挚友,因直言不讳地反对奸臣严嵩而遭贬谪,直到严嵩失势才被任命为河南左参政,不久后又被迫罢官回乡。

    对于好友经历的种种波折,李时珍深感同情,写了这首诗来安慰他。

    诗里将吴明卿比喻为生长于深山之中保持高洁品质的兰杜香草,赞美他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又以阳春白雪赞美他的高雅,鼓励他不要因为失去官职而感到沮丧,回家后还有许多好友可以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

    诗末说,秋天将临,正是品尝美味鲈鱼的最佳时节,届时让我们一起前往如仙境般的名胜地游玩吧。】

    “好诗!”

    百姓们拍掌称快,他们喜欢这种他们下里巴人也能看得懂的诗句。

    “怪不得说读书人会夸人呢,这句子俺听了都舒畅,那姓吴的不得乐死。”

    吴明卿确实快乐死了。

    好友这一首诗直接送给他一个大大的清流之名。

    不畏权奸,出淤泥而不染,哎呀,夸得他都不好意思了。

    自己没有名留青史的能力,老友有呀,这就是多交朋友的好处!

    “快,帮我收拾行囊,我要去湖北寻东壁!”

    吴明卿孙子目瞪口呆的望着归乡后郁郁寡欢度日的老爹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两条老腿健步如飞的走出房门。

    突然就觉得,老父亲这身子骨还能再扛二十年

    严嵩差点一口血喷出来,凭啥说他是奸臣,他为大明流过汗,滴过血,再忠心不过了!

    李时珍一个地位低下的大夫而已,竟敢写诗污蔑他!

    严嵩震怒,当即想派门下党人去搞李时珍,然而李时珍又不在朝为官,想干这事有点难度。

    而且严嵩在朝野中的威望大不如从前,上回朱厚熜向天祭表失败,把锅盖在了严嵩的头上,逐渐冷落他,如今天幕最新一期播放,旁人都担心朱厚熜会降罪严嵩,躲他都来不及,哪里还会为他办事?

    大半官员向徐阶与其弟子张居正靠拢。

    “”

    天底下,不知有多少人被李时珍这一首立志诗激出了抗争的勇气。

    刑部主事之女谈允贤揪紧衣摆,喃喃自语:“是啊,身如逆流,可思想是我自己的,我想学医,就算嫁人也不想被困在丈夫的后院里。”

    既然父母说她年岁大了,要讲究男女大防,给外人看病不现实,别人也不会找上门来求医。

    那她大不了就专为女客治病!

    病人因她病情得到缓解,一定会渐渐放下偏见。

    年老的孙思邈得到李治批准,准备举办全国中医交流活动,正在孟诜等人的帮助下完善活动章程,看着天幕,他悠悠感叹:

    “有些人啊,注定是要做医者的,当官就一定好吗?追名逐利不如从心中所愿。”

    君不见多少人一辈子也做不上官,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多少人考得倾家荡产,考得头发白了也没能考上。

    孙思邈虽然不知后世明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但见画面中有不少老秀才在看榜,猜想明朝中举的难度或许比唐朝还大。

    “好在这位李大夫没有枉顾孩子的心意。”

    “科举制,”嬴政微微眯眼,“这是后世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文官?”

    秦朝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为三种制度,军功授爵制、保举制与征召制。统一六国以前,平民地位上升的途径主要是二十等军功授爵制,通过杀敌的人头数获爵位。

    其实春秋与战国前期,活跃在战场上的只有“士”,也就是所谓的贵族才能上战场,封君和大夫们有自己豢养的武士,若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王会召集各家封君和大夫的武士组建成军队保护国家。平民与奴隶并无资格参战,随军也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例如扛行李、喂马、伙食等。

    直到秦国出现了征兵制,其他诸侯纷纷效仿。

    秦国地处西陲,位置偏僻,不如齐国富裕,不如楚国资源丰富,不如韩国技术先进。

    秦人穷困,骨子里却存在一股异于常人的血性。

    商鞅正是发现了秦国人民身上的这种血性,为秦人量身打造了一条通往上层的道路。

    长期抗击西戎入侵,培养出来的执拗勇武,一旦将这种勇武对准外敌,便会化为无往不利的锐器。

    事实证明,商鞅是对的,秦国子民在军功授爵的刺激下一往无前,短短十年横扫六国!

    可是问题又来了。

    秦朝建立,结束了以战养战的方式,没了那么多仗要打,军功授爵制便不再如以往般重要,保举制与征召制变成朝廷选拔人才的主流方式。

    保举制从战国的客卿制度发展而来,秦朝在职官员有权向朝廷推荐人才,保举官员的地位越高,被推荐的人才就越受看重,若是被推荐人犯罪,保举人需承担连带责任。

    最后的征召制则为地方负责,地方自行推荐有名望的人才至中央,中央经过评估后再授予这些人才官职。

    两种方式都有不小弊端。

    保举制的被推荐者很大可能会成为保举人的党羽。征召制下的地方人才需要讨好当地父母官,才能求得推荐名额。

    如视频里的明朝一般,从地方郡县到中央一级一级考试,糊名揭榜

    前所未有。

    嬴政面露沉思,若想在秦朝实施这种公平的考试制度

    “父皇不可。”扶苏急忙道。

    他近来观天幕授课,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以往嬴政为何总对他性格里的软弱因子不满。

    改革要斗争,会流血。

    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汉朝的张角太平教起义,如明朝张居正逆流而上,粉身碎骨。

    从诸侯国转向更成熟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还有很多人想回到从前的治国方式。

    他性格里的“仁弱”不是他们希望看见的。

    以秦始皇称帝的威望,当然能够推行天幕上的科举考试,但代价是他与支持他的旧贵族分裂,他们会从支持秦始皇,到反过来成为他的敌人,反对他,污蔑他。

    扶苏不想父皇的名声遭玷污。

    他长吐一口气,抬起头,凝望着嬴政道:

    “父皇若真的想推行科举。”

    “我来。”

    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请父皇令赵府令(赵高)协助我办此事。”

    “你”

    嬴政用一种奇妙的眼神看扶苏。

    扶苏抿唇,回以坚定目光,父皇总是孩视于他,认为他不成熟,殊不知有一天他也会说这种话吧

    他会成长,甚至将来有一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