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

20-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20-30(第25/28页)

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

    其中一些著名方剂在现代医疗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病症中发挥巨大疗效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还有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乌梅丸,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括萎薤白白酒汤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良方。

    所以后世又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是中医的基础与灵魂。

    清代著名医学家张志聪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时至今日,亚洲各国的医学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六十多岁的张仲景仰头看着天幕,神色欣慰,他的医书能对后人有帮助就好。

    至于什么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

    这份名誉实在令他喜悦又感沉重,张仲景想着要不他再好好检查一遍《伤寒论》,别有些部分没写明白误导了后世的子孙。

    晋朝,太医令王叔和惊喜得脸庞都扭曲了。

    印刷术还未曾发明,书籍的传播只能靠手抄,难以流传开来。张仲景死后,《伤寒杂病论》也随之流失,是王叔和偶尔发现了这本未完整的奇书,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最后加以整理成完整的医书。

    用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只是单纯的不想一本好医书遭到埋没,没想到《伤害论》流传到后世,作者竟然赢得了神医的美誉,想来后人也会知晓他收集医书的一段趣事。

    哈哈,他王叔和眼光果然非凡!

    “此书活人也。”华佗十分佩服张仲景这位医学大家,并特别想和对方交流一番,也不知如今对方人在哪里?

    是的,东汉末年各势力都蠢蠢欲动,华佗落到了曹操的手里,等于虎口拔牙他们抢不走,现在来了一位张神医

    宴明婉接下来的话解答了他们心中好奇。

    【关于张仲景,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关于他的两样趣事。

    大家知道为什么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称呼为“坐堂医生”吗?

    ——与隋唐以后广泛流传的科举制不同,汉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举孝廉”。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学子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张仲景正是被南阳郡举为孝廉,建安年间,被朝廷指派为了长沙太守。

    据说他在担任长沙太守的期间,正值疫病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

    张仲景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从不拒绝,一开始他在处理完公务后于家中为人诊治,后来前来求医者越来越多,张仲景应接不暇。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日,不问政事,在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为群众仔细诊治。

    张仲景首创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人民后来为了纪念他,将坐在药铺里给人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便是现在许多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董仲舒望着天际,颇感意外:“举孝廉不好吗,选拔出来的学子德智兼备,日后为官一方也是百姓之福。”

    刘彻皱了皱眉,没说话,孝廉是他设立的考试方式,听天女的意思它不如后世的科举制完善,那后世的科举制又更好在哪里。

    南阳张神医出生于南阳?

    曹操面露心动,南阳好啊,南阳就在他治下!

    他动一下眉毛,郭嘉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吐槽道:“别想了,算一算时间,人家现在是长沙太守,荆州那边肯放人给你就怪了。”

    曹操闻言,咬牙切齿道:“又是该死的大耳贼。”

    “他怎的这样好运气。”

    刘备火烧屁股一样站起来大喊:“快快,赶紧把张神医请来!”

    孙权那边催了好几次,要求刘备既攻打下了益州,赶紧归还他荆州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刘备暂时还不想破坏和东吴的结盟关系,正考虑要不要依言送还四郡给对方。

    接着天幕一出——

    得,还什么还!

    放跑了张仲景,他做梦都会哭死!

    毫不知情引起双方争斗的张仲景,精神烁烁地望着天幕中模样更加年老的自己。

    这种看到自身未来命运的感觉十分奇妙。

    【张仲景年老后辞官还乡,准备退休的那一日正值冬日,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他在白河边上看到有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因为寒冷,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十分难受。

    他心想着这些冻烂耳朵的人,研制出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

    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好下锅。

    煮熟后,面皮的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他叫徒弟在空地搭了个棚子,为穷人舍汤。

    人们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就再也不会把耳朵冻伤了。】

    曾经喝过娇耳汤的百姓们望着天幕上的场景,再想到已经逝去

    的张仲景,忍不住掩面哭泣。

    张大人,我们想您!

    【因为这一碗“祛寒娇耳汤”,民间从此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寒冷的冬天,张仲景用这种方式救治了许多受冻的百姓,饺子不仅成为一种美食,更是对张仲景的纪念和缅怀。

    俗话说,人终有一死,神医也不例外。】

    象征着张仲景生命的灯油即将烧干。

    火光将泯的前一日,长沙人来看望张仲景,说长沙风水很好,希望他百年之后能在那里安身。

    南阳人不干了,两方争吵了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吧。”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从南阳至长沙为他送葬,结果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百姓送“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棺绳忽然断了。

    两地的百姓就在这里为张仲景修建坟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

    【千年之后,人们把这里唤做医圣祠。】

    雕梁画栋,山水悠然,红墙黑匾上,写着医圣祠三个大字。

    “万世医宗”四字匾额高悬,三米高的房间墙壁上贴着数不清的竹简,其上一笔一划雕刻着《伤寒杂病论》里的医书内容,雕刻者付出的心血肉眼可见,尽显中医文化神韵。

    【后人研究张仲景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

    “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这是一代苍生大医的真实写照。

    南阳张仲景,医圣之名,当之无愧!】

    天幕下一片寂静。

    好半响,才有一道声音说:“什么南阳人,医圣吃过咱们长沙的水,也算是咱们长沙人了。”

    “没错!南阳有医圣祠,咱们长沙也有张公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