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吾妻阿婵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吾妻阿婵》50-60(第6/14页)

上的姓名道:“咱们这杏花村统共三十二户,各家按照往年田赋征收的数额上缴银粮,大家可有什么异议?”

    村民们一听纷纷都变了脸色,除了本朝初立的头三年,朝廷年年修完宫殿,修庙宇,什么田税、丁税、车马税、牧畜税,品类繁多,不胜枚举。

    今春才刚收过一次田赋,怎么又要按照田赋征收的数额收税?

    按照那皂吏的说法,不缴税,盗匪打进来,将来活不下去。

    可若是缴了税,家中彻底没了余粮,一家老小恐怕能不能活到盗贼打进来的那天都成问题。

    村民们敢怒不敢言,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曹里正。

    曹里正心里苦哇,说起来他家的田产是村里头最多的。

    身为里正,他不仅得带头缴税,还得帮着那群官差督促村民们交钱交粮,真可谓里外不是人。

    可一家老小的命就攥在别人的掌心里,他不敢不从呀。

    他擦了擦额上冒出来的冷汗,迎着众人带着隐隐怒火的目光,艰难开口道:“碰上这样的年景,我知道大家伙都不好过。可这盗匪都打到家门口了,咱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还有什么法子。大家伙都按照上头的要求,该交的交,该借的借。来年等到年景好了,再还回去不迟。”

    此言一出,村民们彻底没了期盼,有那群凶神恶煞的官差拿着名册一户一户地找上门,谁还敢不交。

    玉婵家世代行医,在村里也没剩下多少田产,应缴的田赋本不多。

    可那些人不知从哪儿打听到他们家从前是在夔州开医馆的,料定了她家富裕,特意找上门来。

    邹夫人见那些皂吏来者不善,哪里还敢同他们多做纠缠,狠心取了家中压箱底的二百两银子来息事宁人。

    可惜那些皂吏贪婪成性,哪里又会满足,听人说那邹家老爷病重,家里只一个孱弱妇人带着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年幼,另外两个还生得十分貌美,一时又起了歹念。

    一干人强行闯入邹家,想要搜刮些值钱的东西,再趁机从那妇人身上揩些油水。

    谁知一推开门便见一个身材健硕的男子立在门口。

    第55章 杯水车薪

    那男子手里拿着斧头,正埋头在院中劈柴,见有人来,他缓缓抬起头来,一双鹰隼般的眼睛看向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

    “怎么?我家夫人已经按照官府的要求缴了银子,诸位还有什么不满?”

    那几个皂吏冷不防地被他一盯,背后滋滋地冒出了冷汗,为首的皂吏壮着胆子上前,自袖中摸出事先准备好的海捕文书,肃声道:“奉命搜捕逃犯,怎么?有意见?”

    梁五不咸不淡瞥他一眼,手起斧落,啪一声,一段碗口粗的木材在他手中裂成几段。

    众皂吏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又见他弯腰收拢地上的木材,将斧头别在腰间,脚步沉沉,直直向皂吏们走去。

    他每向前一步,皂吏们便退后一步,直退到门前,被那门槛一绊,双膝一软齐齐扑倒在地。

    那为首的皂吏双掌撑着地面,牙齿打着颤道:“放肆!你敢殴打官差不成?”

    梁五伸出一只蒲扇似的大手扯过他手里的海捕文书看了一眼,朝他比了个请的手势。

    “怎敢?几位官爷不是要搜捕逃犯吗?里边请。”

    有这么个罗刹镇宅,那皂吏哪儿敢动真格地搜查,在屋子里前前后后转悠一圈,既没瞧见什么如花似玉的姑娘,也没瞧见什么值钱的家伙什儿便灰头土脸地带着人溜了。

    玉婵和母亲妹妹躲在地窖中,听着那些人的脚步声走远,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好在梁五方才没有与那些人起争执,几个喽啰好解决,若是引来了更多人就悔之晚矣。

    那些官差为大肆搜刮民财找到的借口是朝廷要剿匪平乱。

    这个理由用来诓骗那些消息闭塞的普通百姓或许奏效。

    玉婵因在魏襄那处得知了一些内情,对官兵口中那些理由是半个字也不信。

    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夔州已乱,雍王的人马应当在阵前与朝廷的兵马有了正面的交锋,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急于敛财?

    夜里她左思右想找来母亲商量。

    “娘,恐怕夔州要乱了。这场动乱还不知要持续多久,眼下最要紧的是要拿出家中钱财尽可能地买到足够多的粮食。”

    邹夫人骇然失色,手里的针尖一歪,险些戳到手指:“已经这么严重了吗?那少陵他还回得来吗?”

    玉婵轻轻摇头:“不知道,或许,他在外头更安全。”

    邹夫人点头:“对对对,眼下外头到处乱哄哄的,还是别急着回来的好。”

    言罢又想起远在河州的大女儿一家,又忍不住蹙眉道:“你姐夫家是军户,这次征兵,他家兄弟二人想必也要应征入伍。”

    玉婵想到雍王此次征兵的目的是要造反,姐夫两兄弟若是从了军,就算能从战场上全身而退,平安归来,日后朝廷平乱难保不会被定为叛贼……

    想到这里,她再也坐不住了,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娘,我这就回屋给姐姐姐夫写信,叫他们设法躲过这一劫。明日一早咱们先去将消息告诉里正和三叔公,再去镇上买粮。”

    翌日清晨,母女两个按照昨夜商定的那般,先去曹里正和邹茂才家,将将来可能会缺粮的消息告知了他们,请他们尽快将这个消息转告村民。

    村民们得知消息后却有些束手无策,一则官府的人刚收缴了一轮田赋,他们家中本就没剩下多少余财,勉强维持生计已是不易,又哪儿来的余钱去买粮。

    曹里正将村民们的情况一合计,同各家族老商量,看看大家伙儿能不能设法筹一笔银钱,先买粮到时候赊给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村民,等到来年恢复耕作,秋收后再偿还。

    好在一村子人大多沾亲带故,平日里虽有些龃龉却也拎得清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东拼西凑,凑出来一百八十多两银子。

    曹里正再咬牙摸出原先预备着给小儿子娶媳妇的老婆本,添了二十两。

    玉婵一合计,现在镇上的粮家受了些夔州动乱的波及,从原先的二两银子一石涨到了四两银子一石,两百两银只能买到五十石粮。

    按照夔州发大水那年闹饥荒时的先例,一石粮勉强能供一个成人三个月,一个孩童六个月的口粮。

    他们杏花村三十二户,统共一百八十六个成人,一百二十二个孩童,因此要支撑全村人度过接下来的三个月,至少也需二百四十七石粮。

    要买到这么多的粮食至少也需花费九百八十八两银。

    所以这二百两无异于杯水车薪,这剩下来的将近八百两银子该从何处来?

    玉婵想到了黄老夫人给自己的那匣子首饰和魏襄给的那颗夜明珠,眼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她一番思索,打定主意后便将自己的打算同曹里正说了。

    曹里正听罢深感她一个姑娘家能如此识大体实属不易,打算将她的功劳告知各家族老,好叫他们对邹家的恩情铭记于心。

    玉婵却摇头道:“曹叔,我告诉您就是想要您助我保守这个秘密。对外就称是一个外地的富户,早些年受了村里先辈人的恩惠,为了报答先辈的恩情,给咱们村捐了粮。”

    曹里正诧异道:“你家做了这样的好事却不叫村民们知晓,日后叫他们怎么报答?”

    玉婵笑了笑:“正所谓树大招风,这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