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140-150(第8/14页)
旧是心有余悸,古往今来,弑父夺位的皇帝不计其数,他当时也是真怕李世民会连他也一起杀了,好在李世民给足了他的体面,让他当了个太上皇。
    李世民弑兄杀弟,想必风评不是很好,哪怕有了“贞观之治”,也无法掩藏这一污点。
    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觉得天幕在讲解人物身份时,不再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做文章了。天下是朱棣真刀实枪凭实力打下来的,确实没有必要为了获得嫡子的身份而不认生母。
    古代弑君篡位为的是能够当上皇帝,这皇位都到手了,还有必要不认生母吗?
    宋朝的宋仁宗追封亲生母亲李宸妃为皇后,明朝的朱厚熜追尊亲生父亲为皇帝就是两个鲜活的例子,这才是为人子的正常做法。
    朱棣若是真的不认生母,枉为人子,能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不孝不悌,这可不是史官在史书上寥寥几笔就能摆平的事情。他觉得朱棣不会这么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朱棣出生的时候是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还没有打下天下,在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就又去打仗了。
    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对儿子们的教导十分的严格。】
    天幕上出现了朱元璋的儿子们小时候接受训练时的场景,一个个穿的都是麻鞋,绑着护腿的绑腿,以便长途行走。骑马跑三分之二的路程,步行三分之一的路程。
    天幕上出现了绑腿的系法。
    天幕下的众人观看了朱棣小时候的辛苦,也难怪长大之后会打仗,上战场杀敌。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为的是希望其他儿子能够拱卫皇帝。但是吧,在皇家,权力至上,很少有什么父子、兄弟的亲情,单凭血脉相连的亲缘关系,并不能够约束这些王爷们不造反谋夺皇位,关键还是要看坐在皇位上的人,能不能够镇住这些藩王。
    若是朱元璋、朱标在位,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朱允炆就不行了。
    汉景帝时期就曾爆发过“七国之乱”,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还给与了他们一定的军政大权,等于是在步西汉时期的后尘。】
    洪武大帝朱元璋:“……”自己儿子都不能够相信,还能够相信外人吗?
    不过转念一想,他在位时,那些王爷都是他的儿子们,都是自己人,但是皇位传到下一代之后,那些王爷和皇帝的关系可就远了。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永乐大帝朱棣想着,所以啊,他登基之后对藩王更加的防备,逐步撤了他们的权力,当成猪圈起来养,以防后患。
    第146章
    【朱元璋给予诸子军政大权,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北边,被称作北元。燕王朱棣的封地又在北边,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出征的机会。
    朱元璋也说,有朱棣在,无北顾之忧。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朱棣和他三哥朱棡一同讨伐叛逃的官山卫指挥乃儿不花。这个乃儿不花原本是北元的太尉,在投降了明朝之后成了官山卫指挥,没过几年又叛逃回了漠北。
    朱棡不敢进攻,相比之下朱棣英勇善战,击败了乃儿不花。
    这一战,让朱元璋看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对朱棣加以重用,时常派朱棣出征,同时给予朱棣节制其他王爷和边境兵马的权力。】
    唐高祖李渊想到,可不是嘛,他也是看中二凤的军事实力,所以每回都派二凤去打仗,往往也都是大胜而归,没有想到是助长了二凤想要当皇帝的野心。
    若是别的将领,如此的功高震主,就得有所防备了,偏偏二凤是他的亲儿子。
    哎,果然是想要马跑,得让马儿吃草。
    【在朱元璋的时代,各国的王爷都有军权,手底下有兵,大多都目无王法,违法犯罪的事情干了不少,只有朱棣没有作奸犯科。
    朱允炆想要削藩的时候,“建文三傻”中的二傻吵了起来。
    一个建议削藩先削实力最强的朱棣,再削其他藩王;一个觉得朱棣没有做下犯法的事情,应该先削有罪的藩王,最后再收拾朱棣。
    朱允炆觉得先削有罪的藩王,名声上要好听一些,便采纳了这一建议。】
    洪武大帝朱元璋对朱棣又高看了一点,看来朱棣也是认真在听朱标的教导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是个好孩子。
    如果朱标教不好儿子,那就效仿宋朝,兄终弟及吧。
    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朱允熥年龄还小,且和朱高炽同龄,先比较一番,若是能够成才是最好不过。
    私心里,他还是希望皇位能落在朱标这一脉。
    太子朱标满意地点头,四弟还是不错的,能够约束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如果,不夺取侄子的皇位就更好了。
    看来他得好好教导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只能说是悔不当初,都要削藩了还讲什么仁义道德,就应该先把最强的藩王朱棣给削了,剩下的藩王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齐泰和黄子澄瞪着天幕异象,怒目而视,用二傻来指代他们,礼貌吗?
    【《明史》记载,朱棣在看到朱允炆削藩,对付其他藩王之后,担心自己也会落得和他们一样的下场,便假装癫狂对外称病。
    建文二傻这个时候团结一致,劝建文帝朱允炆对朱棣下手,朱允炆犹豫不决。
    建文元年夏,也就是公元1399年,朱允炆开始对朱棣下手了。朱棣对外称病,实际上暗中和姚广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密谋,命令八百勇士潜入府中守卫朱棣的安全。这就是“八百靖难”的由来,最初就是这八百勇士。
    当然,有传言朱棣称病一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魏王曹操想到了司马懿,同样也是称病不出,最后被他逼得没办法,不也还是出仕了?哪里生了什么病。再有就是华佗,不愿意为他效力,同样是谎称有病,不过不是谎称自己有病,而是谎称妻子有病。
    称病这种谎言一眼就能戳穿。
    洪武大帝朱元璋:“……”他真是给朱棣选了个好人啊。
    他给每个王爷都配了一个和尚随侍,以便诸子为马皇后祈福。这姚广孝还是他亲自挑给朱棣的,结果却是给朱棣挑了一个谋反的好帮手。
    谁能想到念经诵佛的和尚会成为幕僚帮着造反呢?这姚广孝六根不净啊。
    以及,他还是高估朱允炆了。
    刚登上皇位才几个月,就已经处理了几个藩王,对朱棣下手了,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过于急躁了。
    越看天幕异象,越对朱允炆失望。
    【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造反。是建文二傻提议的削藩,朱棣就针对建文二傻,对外宣称是齐泰和黄子澄对朱允炆进献谗言,是奸臣。
    他将自己的军队称为“靖难”军,也就是平乱的军队。】
    【前面说道,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杀了许多的开国功臣,导致军中无大将。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付朱允炆那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朱允炆派出的将领无法抵挡朱棣,关键朱允炆还有李景隆这个大宝贝。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朱高炽只有万余人坚守的北平城,没能够攻下来。人菜,妒忌心还重,不想让其他的将领抢功,非得自己把北平城攻下来,偏偏自己又攻不破城。
    眼看着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