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青春校园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100-110(第12/15页)

什么会被贴上砸缸的标签,原来是为了救人啊。

    司马·砸缸·光:“……”砸缸这事过不去了是吧?不过很有可能不说砸缸,后世之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对他的印象就只有砸缸。

    这么一想,更悲催了。

    【说起苏辙,网传他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捞哥哥苏轼,人们对他的印象就是大冤种弟弟,一直在捞哥哥,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为了捞哥哥都做到丞相了,就差当皇帝了。

    咋说呢,这只是个调侃,给历史人物的事迹增添一点乐趣。

    这样的说辞是在uc上班的必备技能。】

    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捞哥哥,这太让人感动了,为了捞哥哥不断地往上爬,谁看了不动容呢?

    天幕下的众人想了想,也觉得有这种弟弟真不错。

    【说到捞哥哥,苏辙捞了,但是没有捞成功,而且是一直捞一直都没有成功,当到了副丞相也是很励志了,但是还是没有捞成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天幕下的众人震惊了,这苏轼是有多能作死啊?有个当副丞相的亲弟弟,都救不了他?

    有点期待接下来天幕对苏轼的盘点了。

    宋神宗赵顼“噗”的一声,没忍住笑出声,这话说的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作为当事人的他,也忍不住想笑。

    要不,就让苏辙成功一次吧,怪可怜的。他没意见,就怕朝臣们反对。这关系到新旧党派之争,他也不好因为一时的心软改变主意。真这么做了,将支持他的朝臣置于何地啊?

    苏轼:“……”

    苏辙:“……”

    王安石感叹:关键时刻还得靠他这个政敌来捞啊。咳咳,苏轼确实是挺难捞的,不光苏辙,他单独一个人也捞不起来。

    【笑了吗?这就是uc的功力,苏辙其实只捞了一次苏轼,就是“乌台诗案”这一次,就这一次还失败了。

    苏辙捞哥哥没有成功,有人成功了。

    据说唐朝的时候,王维在安史之乱时被叛贼抓住了,就是和杜甫一起蹲大狱的那位“诗佛”,后来因为名气太大,被安禄山特殊照顾,接到洛阳单独关押的那位王维,在经历了一系列反抗之后,不得以当了安禄山的官员,也就是伪官。

    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朝廷开始清理伪官。

    这些伪官基本上都难逃一死,只有王维好好的活着,只是官职降级了而已。因为他有个好弟弟,愿意削官为民,捞哥哥一把。

    朝廷准许了。

    后来王维同样请求削官为民,换取弟弟回来当京官。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这才是捞哥哥成功,兄弟情深的典范,就是没有uc模式的宣传。】

    天幕下的众人疑惑不解,什么是uc模式?

    但是天幕并没有要向众人解答什么是uc模式的意思,正如他们所猜测的那样,作者菌并不知道他或者是她发布的视频是面向历朝历代的君臣的。

    将来开放了评论区,他们要不要告诉作者菌呢?

    宋神宗赵顼:“……”“一直捞一直都没有成功”他居然当真了,他这个当事人居然当真了,还以为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呢。

    原来这就是uc模式啊。

    【宋神宗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苏辙捞哥哥不成被牵连,遭贬。之后被贬,则是因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苏轼没有什么关系。

    要说有关系,也有那么一点。

    宋哲宗元祐六年,苏辙官至尚书右丞,也就是副丞相,因为苏轼乞求外任,他希望和苏轼同备从官,但是不被允许。

    朝廷同意了苏轼的请求,没有同意苏辙。

    只捞了一次还没有捞成功,后面一次的愿望也没有成功。只有这两处,还真说不上是一直捞哥哥,但这兄弟情还是挺深的。】

    宋仁宗:“……”好家伙,又是宋仁宗,又是宋神宗宋哲宗的,这兄弟俩已知已经历经三朝了。

    三朝啊,但凡有一朝的皇帝知道珍惜呢?

    【在文学方面,“三曹”当中,曹丕是三人中垫底的那个。虽然他的文学成就不俗,但是不妨碍他在“三曹”中是垫底。“三苏”当中,苏辙是三人中垫底的那个。】

    曹丕暗道:难怪天幕没有放出苏辙的代表作,就像之前天幕放出了父亲和曹植的诗作,没有放出他的作品一样。

    他在文学方面比不上曹植,但是在政治方面远超曹植。

    【在政治方面,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的政治观念是一致的,那就是以民为本,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哪项政策有利于民,他们就支持。

    这就造成,兄弟二人哪边都不讨好。

    苏轼诗写的好,一有看不惯的人或物就作诗批判,名气越大被贬得越偏。

    苏辙则是比较内敛,年轻时科举差点落榜之后就不那么的激进了,但是问到他头上,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弊端。就比如王安石问他“青苗法”怎么样,他将“青苗法”实施起来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周全了。

    王安石再怎么想变法,听了苏辙说的弊端之后也压了下来。】

    王安石点头,相比苏轼,他更愿意和苏辙相处,至少不会作诗骂他。咳咳,很可能是知道对诗赢不了他。

    朝野上下,对这兄弟二人,还是夸赞苏辙的多些。

    【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1037年,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他发明的美食吃法,几乎都是以“东坡”二字开头来命名的。】

    天幕上出现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等十数道美食。每道美食旁边都标注了菜名,给宋朝之前的君臣们看糊涂了,不经发出疑问,苏东坡是个厨子?

    倒也没有士人不能下厨的说法。

    孟子所说的“君子远庖厨”,是指进了厨房,听到了食材的惨叫,就不敢吃肉了。

    他们只是觉得苏轼的副业太牛了。

    【苏轼因为他的政治立场,一路被贬,贬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就地取材,为那里的百姓谋福祉。】

    第109章

    宋英宗赵曙十分看好苏轼,而他的不肖子孙却将苏轼一贬再贬,实在是太过分了。

    他得留下遗嘱,要重用苏轼。

    当然了,立遗嘱也只是求个心安。刘备临终前还说马谡不可大用呢,说了也是白说的。

    【说到苏轼的政治立场,这就得提一嘴得国不正的赵匡胤了,自己是皇袍加身当的皇帝,担心部下有样学样自己皇位不稳,以至于重文轻武,在宋朝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到了近一百年后,苏轼生活的年代,宋朝积贫积弱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当时的丞相王安石要改革要变法,苏轼反对。

    前面提到,苏轼的出发点是以民为本,而王安石的改革富国强兵,但是让百姓生活的更加困苦,势必不被苏轼赞同。

    王安石不满苏轼总是和他作对。

    其实苏轼并不是反对王安石改革,只是觉得没必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上位者没有识人之明,再怎么改革也是徒劳。

    颇为讽刺的是,王安石改革富国强兵富的是国库,有一部分变法使百姓深受其害;至于强兵,前面提到,宋徽宗、宋钦宗明明有击退金军的实力,却还是拱手而降,不是议和就是在议和的路上,幻想着金兵拿钱拿地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