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青春校园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20-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20-30(第6/15页)

他希望李亨能争点气。

    【李亨急于收复长安,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以郭子仪和李光弼为将,集结大军收复失地。

    出乎意料的是,李亨集结的士兵大多是胡人。一批胡人发动叛乱,李亨许诺另一批胡人足够的好处,平叛的主力部队也是胡人。】

    天幕盘点了半天,并没有提到发动叛乱的胡人是谁。李隆基心中焦急,到底是哪个胡人发动叛乱?

    他要提前杀了,以绝后患。

    李世民对李亨并不看好,急于收复旧都勾结胡人必然会留下隐患。

    一看就是没有好好读兵书。

    【李亨能平定叛乱,离不开奔着利益忠于他的胡人军队,更离不开一个人——吃人将军张巡。】

    天幕上出现了张巡艰苦守城,在城中缺粮时杀掉活人百姓给士兵们吃的骇人情景。虽然在残忍血腥的地方打了马赛克,但还是令人毛骨悚然。

    曹操和他的属下们都看向了程昱。

    程昱不干了,囔囔道:“天幕盘点的是张巡,你们都看着我干嘛?”

    郭嘉说道:“我有预感,你会被天幕提及。”

    程昱一点都不想因为这种事出名,白了郭嘉一眼,没好气地道:“去去去,你个乌鸦嘴。”

    郭嘉说道:“啊,对不住。”

    天幕上的骇人景象让人看了头皮发麻,很难不联想到程昱让将士们吃人的情景。

    这样的惨状竟然在他身边真实发生过。

    曹操想到郭嘉说孙策会死于刺杀,结果孙策真的死于刺杀,心中为程昱默哀了一瞬。

    程昱看到曹操的表情:“……”

    【东汉末年,狠人程昱也只是以死人肉做为军粮。唐朝的张巡更狠,城中粮尽之时,先是吃小妾,再是吃城中的百姓,该用狼人来形容,不,狼灭。】

    程昱:“……”还真被郭嘉给说中了。

    长安城破,叛军进入城中烧杀抢掠;睢阳城失守,城中的百姓也会面临一样的境地。

    这张巡守城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汉惠帝刘盈看到这一场景吓得脸色发白,头冒虚汗。他的异状很快就被周围的朝臣们察觉。

    “陛下怎么了?”

    “快扶陛下去歇息,传御医。”

    ……

    皇太后吕雉也不再观看天幕了,向御医询问刘盈的情况,得知是被天幕异像吓成这样的,暗道这儿子胆子也太小了点。

    她还想让刘盈看看戚夫人的下场,想来还是算了。

    【张巡本是一个文官,临危受命成为睢阳城守将,以数千人抵御十余万人,坚守近一年,杀敌十余万人,一战成名,成为名将。】

    以数千人抵御十余万人,杀敌十余万人?

    天幕下的众人听到这话倒吸一口凉气,先前还大义指责张巡吃人的官员闭嘴了,换他们上,还真不能做的比张巡更好。

    只是,不惜吃百姓也要守住的城池到底有多重要?值得吗?

    不少人心底有此疑问。

    东汉末年刘备麾下的将领霍峻被这一数字惊呆了。

    刘将军入川时,他以数百人抵御一万余人坚守一年之久,守住了葭萌城。

    原以为自己挺牛的,没想到还有比他更牛逼的,十倍于他。

    【叛军已经占领了长安和洛阳,睢阳城就成了重中之重。失去了睢阳城,唐朝就离亡国不远了。张巡坚守的虽然只是一座城,但是给了李亨翻盘的机会。】

    天幕下的众人:张巡坚守的城池至关重要。

    【说起来,张巡身为文官,书没有少读,能够守住睢阳城,用的几乎都是三国时期前人用过的计谋。

    使用刘备攻打汉中时,法正的疲兵之计。夜间擂鼓造势,佯装出击却按兵不动,多次行骗之后突然出击,赢得胜利。

    使用孙权在濡须口抵御曹操攻打时,用的草船借箭之计。夜间用绳子将稻草人放下城墙,被敌军误以为是真人,用箭一通乱射,收获无数支箭。

    再有就是学曹魏的程昱,吃人。】

    曹魏的众人都沉默了,怎么到了他们这边,张巡学到的就是吃人?

    程昱:!!!

    有不少人赞叹道:“学以致用,张巡真乃军事奇才。”

    虽然心疼那些被吃掉的百姓,但是和亡国相比,还是守住睢阳城守护国家重要一些。一旦城破,死的人会更多。

    有气节的人是宁死也不当亡国奴的。

    宋仁宗赵祯认为张巡做的太过了,就是有再大的功绩,吃活人也是让人痛骂的污点。安史之乱时,唐朝气数未尽,叛军内部也不是坚不可摧,即便丢了睢阳城,唐朝也不会亡。

    为了守住睢阳城做到这样的地步,不值得。

    洪武大帝朱元璋深有感触,若不是张巡守住了睢阳城,唐朝将会被胡人灭亡,汉人毫无意外会如元朝时一般,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他推翻元朝,才提升了汉人的地位。

    【李隆基和李亨在公元762年5月先后病逝,太子登基。公元763年,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了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但强盛的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知道,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周国皇帝武则天的治理,国力强盛,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这一代达到顶峰,这才有了真正属于百姓的开元盛世。】

    被天幕盘点忽略的李渊、李旦等人:“……”

    唐高宗李治心中宽慰不少,武则天不愧是他的知己,延续了他的政治理念,之后继承皇位的人也是他们的血脉。

    他心软了。

    前些天得知武则天会是女皇后,他想过废后,到底还是忍住了,因为他需要武则天这一贤内助帮忙处理政务,所以退而求其次的决定立一个让武则天殉葬的遗诏,可保无忧。

    现在,他不想立这种遗诏了,倒是要叮嘱武则天好好教育孙子。

    不,他现在就叮嘱太子李弘好好教育儿子。

    临朝称制的吕雉十分羡慕武则天,也想要称帝,但是条件不允许。她只生了一个刘盈,还早亡。如果刘邦的儿子都是她生的,所有的刘姓诸侯王都是她的子孙,或许她就能够排除万难称帝。

    她想要称帝,朝堂上的阻力太大了。

    【李隆基和前面盘点的败家皇帝司马炎一样,看到自己创造了盛世,然后就飘了,变得昏庸起来,前后判若两人。和司马炎一样,不听劝告。

    司马攸建议除掉胡人刘渊,司马炎不听;张九龄劝李隆基杀了胡人安禄山,李隆基不听。】

    【李隆基由明变昏的转折点在公元736年,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罢免宰相张九龄。】

    正想罢免张九龄的李隆基:“……”

    想到今年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的张九龄,疑惑地看向皇帝。他自认不会做出作奸犯科的事情,到底因何罪遭到罢免?

    还是说,他是无罪遭贬?

    【我们都背过张九龄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被罢相,遭贬后写下的。张九龄之所以遭贬,不是因为他犯了罪,而是因为被小人陷害。】

    李隆基:???

    李林甫听到天幕所言,出了一身冷汗,看来今日是在劫难逃,再如何巧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