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现代言情 > 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80-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80-90(第12/26页)

’了一番,说出了自己家里有种田秘籍想要上交却找不到人的窘境,重点强调了若是按自家法子种田,产量少说番三倍,且有事实根据。

    两人见完面,李丁一脸轻松地走了,徒留王书满脑袋凝重的想着事情。

    他在玻璃制造局这么多年,也积攒了不小的人脉。

    至少他现在与制造局最大的头头,金斗,是熟识的。毕竟他年年上人家的课,可不与这先生熟识么。

    王书思来想去,还是咬咬牙准备去找人。

    他所想并不多,甚至不知真假,只是这土地,是百姓的根啊!但凡有一丝可能,也不该因为他的胆怯被错过。

    且这人既然找上自己还说想上报,消息应该不假。

    此时正值休息时候,王书轻易在后面的管理处找到了金斗本人。

    金斗笑着招呼王书,随后笑容就在对面老实巴交的述说声中消失。

    李丁不知道,自己这误打误撞,直接撞上了条通天大道。

    王书去了金斗处就没有再回去,而是被他提上了去往皇城的马车,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第85章

    自古国人就对土地爱得深沉。

    比如上者赏赐功臣,总会听到赏良田百顷;比如无论是商人发家了,还是将士解甲了,或者读书高中了,人们最先做的事情往往都是置办田产。

    土地是百姓的根,百姓靠天靠地吃饭,种田是刻入骨子里的本能。

    金斗本就是穷苦人家出生,他太明白产量翻番的重要性了,是以刚从王书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即使还没去验证,他也丝毫不敢耽搁地将消息报了上去。

    金斗自由身很久了,在宫内时候他事情就做得稳当,如今在宫外的事业更是搞得红红火火,惹了不少红眼出来,背地里的酸言酸语从未少过。

    毕竟在外人眼中他放弃了大好的前程自降身份成了一介商人,别看现在这玻璃做得有声有色的,哪比得上天子近臣的身份?何况他还是个注定没有后代的阉人。

    那些外人哪里知道,他与内廷的联系从未断开,不仅皇帝还记得他,麦冬公公也仍旧是他一个禀报就能找到的人。

    甚至许多内廷人愿意来他这上班,日日巴望着呢。

    那些只会红眼别人的酸鸡们懂什么,哼哼。

    思维发散只在一瞬间,这点小骄傲涌上心头,将金斗心中的忐忑压下去些许。

    虽然这消息来得模糊,但人家敢说要上交,应该不是假的吧?

    且他心中对帝王有着天然的信任。

    那么厉害的陛下,定然能分辨真假。

    果不其然,他等来了帝王的召见。

    金斗瞬间内心大定。

    安临琛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砸晕了一瞬。

    田产哎,翻番哎!

    有人说自己有法子让农田产量能翻上三番哎!

    他终于等来了属于他这个时代的大神农了吗?

    “宣王书觐见——”

    安临琛强压激动,立刻将外面通报的人宣进了殿。

    洪亮的唱礼声如炸雷,直将王书的脑袋炸成浆糊;他明明只是来帮着工友传递个消息,怎么就突然面圣了呢?

    金斗师傅的能量如此之大吗?真真恐怖如斯。

    王书腿都是软的,最后根本记不起来自己说了些什么;只记得皇城里的一切都新鲜又高贵,还有皇帝袍角那闪闪发光的金色丝线。

    他不中用,最终还是金斗将消息做了补充,不过他听到的东西到底已经隔了两层,更是不知道具体情况,最终只是详细地解释了一遍来龙去脉,以及点出李丁与李涛两个关键名字。

    见两人实在交代不出什么重要东西,安临琛干脆放人出宫,而后让人去请那李涛祖孙了。

    直到事情都安排妥当,大殿重新安静下来,安临琛才拍了拍手,要了一壶清茶。

    当皇帝那么久了,他已经很少会有如此急切的时刻。

    在听到通报的时候,他居然直接忽视了‘来禀告者不是本人’这样的消息,直接将人提溜进宫来了。

    发热的大脑此刻冷静下来,他颇有些不好意思,好在除了小云应该没人会察觉到自己此刻这颇丢脸的心情……

    心情收拾完毕,田产相关的资料刚好被人送了上来,安临琛翻开卷宗细看起来。

    土地的一切向来重要,往年产量数据在户部都有记载,可惜前朝的只能追溯到乾道十年之间,后面不是断了记载就是数目作假无法作为详实记载。

    不过光手中这些,已经能够证明前朝初期的粮食亩产量相当不错了,可以说是小农经济的高峰,或者说这个世界的明朝,比自己那个世界的大明,更能打。

    比如《日知录》提到‘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租税为50%,即亩产为2石米;而《河间志》记载“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说明小麦的产量超过1石。

    翻译成他熟悉的单位,1石为70公斤,1亩为0.92市亩。因此,前朝粮食亩产量为:北方小麦,155斤/市亩;南方大米,305斤/市亩。

    这些数值对比后世或许很低,但现在的人口和技术都和后世没法比,而且,大锦现在的田产量,还没人家记载的高呢。

    现今的大锦与后世比起来,一个词就能概括全部:地广人稀。

    大锦在太和三年末完成了首次人口普查和土地清丈,这些又都是与新土地政策挂钩的,所以相对准确,如今不过刚过去四年,实际相差并不大。

    登记人口倒是年年更新,如今登记在册的总人数约为1.9亿,而普查中记录在册的耕地数目约在3.5亿亩,这其中倒是没有包含还未入税的新开垦荒地。

    若按照记载,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约1.43亿,农业劳动力513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1,239斤。

    这不是一个可以说很低的数字。

    但均值说事,向来是虚假繁荣。

    现实里仍旧有许多人在饿肚子,‘农夫犹饿死’的事情,每朝每代都有发生。

    大锦发展至今,仍旧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东粮西调是常有的事,多数地区都是‘产量高的大哥努力拉扯着下面嗷嗷待哺的娃’。

    比如两广,本地地势复杂,导致农业上的发展并不均衡,只有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较为发达,而山区则遗留了刀耕火种的传统。是以本地年年都需要粮食调济,西江流域山区与珠江三角洲沙田区供应广州府,而东江上游山区供应东江平原,潮梅山区供应潮州府,高州、雷州供应海南岛及潮州府。①

    除此以外,经济作物还占了一成左右的种植面积,虽然粮食作物是绝对的主导地位,但经济作物侵占的往往是农业发达地区的高产田。

    但就这样在他看来不怎么样的产量,却已经让天下人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共识。

    卷宗翻着翻着,安临琛开始发起呆来,他想小云了。

    突然来个天降大神农,其实也是小云的意愿吧?

    他的嘴角无意识的带起了一抹笑意。

    这人啊,向来嘴硬心软,远比自己以为的更温柔。

    城郊李家。

    李涛正在自家地里忙活,远远看着有队官兵往村里来,心中不由得一突。

    不会是自家孙子上交不成惹人红眼了吧?

    不过还没等老爷子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