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10-3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10-320(第9/18页)

审言竞争历史学院第一名的,正是裴行俭的长女,裴韫。

    薛菱也读书认字,随手拿起案上的【历史学院】教材,翻着道:“郎君夜里看书,仔细眼睛吧!不如你别看了,我考考你?”

    杜审言也就点头。

    薛菱翻到看起来最重要,最长的一段文字:“背一背《诸司应送史馆事例》三十二条准则吧。”

    史馆,顾名思义,乃专门修史的署衙。

    而这《诸司应送史馆事例》就是大司徒重新修订过的,关于京内外各署衙报送史馆公文的具体规定。

    何为修史?自然不是坐在屋里自己编。

    尤其是修本朝国史,是要拿到实际的材料,保证事实的。

    京城与各州县的衙门需要按照规定,将档案资料交送史馆,用以积累一手的文献资料以备修史。

    比如“蕃夷入寇之军情、战报、檄文等,由兵部按月录状报送。”这是规定把每一场战事都准确实时详尽记录下来。

    再比如,薛菱就见其中一条,很符合圣神皇帝与大司徒提过的‘技科’的重要性:“凡有硕学新技、格致之士、由各州县及官员立时报送。”

    后面还有备注,需要核实详情以奏,有县、州两级官员的押字印章。若情形属实,且新技于国、民有助益,譬如‘改良耕具’‘得育良种’等,亦计入当地官员的考功,当然若有虚报查出,则计过失。

    薛菱见了不由点点头:也是,那改造织机的女娘黄棉棉,是因家在洛阳城附近,而被得知登于报纸。

    而国家国土如此广袤辽阔,十道三百六十州,想必多有遗珠。

    不过,薛菱提问过‘三十二条’后,杜审言却没有回答。

    他只是笑道:“这三十二条规定啊,我早都倒背如流了。不止我,你随便去历史学院抓一个,做梦也能背出来。”

    杜审言听夫人这么‘提问’,不由笑道:“我们不这样考。”

    他倒过来考起了薛菱:“上旬的口试,我们是这样考的——若毗邻两县同时上报同样的‘新技’,该如何核准?”

    杜审言原以为这个题会难倒夫人。毕竟,其中具体的规定流程颇为复杂,且需要多署衙合作。

    谁料就见薛菱笑道:“这还不简单——交给狄尚书料理就是了。他之前在大理寺多年,从无错判之事。”

    杜审言先是一怔,然后不由笑道:“夫人大才!”

    这自然是玩笑取巧之话。

    不过,薛菱也就大致明白了,他们的考试确实考的很灵活。

    而杜审言听完夫人的回答,笑过后想了想道:“对了,你上次与我说,等孩子再大一点,也想去考考出版署的女官试试,我觉得不太妥当……”

    薛菱不由放下了书,蹙眉道:“怎么,难道我不能出门?不能做官?”

    杜审言见此,连忙道:“不是,不是。”

    他解释道:“我是说,与其去考出版署,你不如去试试女校?今岁是女校第一次办学,收的学生并不多,将来必要扩招的——你看那上阳宫女校的占地多大就可知了。”

    “学生要扩招,老师自然也是缺的。”

    “我替你打听过了,去女校有一桩额外的好处:老师不是全天都有课,闲了的时候,就可以去高等学校选自己想听的课旁听。”

    “你若是想做官,就先到各学院去听一听看一看再定夺——说不得你更擅长旁的署衙呢?又不是从前,想做女官非得去考出版署和城建署。”

    薛菱笑道:“这倒是。”

    而杜审言如此认真进修争取第一名,同时亦为夫人的前程考虑,也是有榜样在前的。

    此时杜审言就对薛菱道:“看看裴相家,什么叫满门朱紫。”

    原本说起满门朱紫,多是指一家子从祖到孙,历代都是做大官的。可裴相家不同,那才是真正的‘满门’,连夫人和女儿们也都各居要职。

    比如跟杜审言竞争第一名的,裴行俭的长女裴韫。

    说来,今岁镇国安定公主的心思大多放在女校上,这出版署基本就交给裴韫、裴宁两位了。

    这也算是论功行赏——因女校的建立,裴宁出力也很多:她为安定公主出谋献策,麻利献上自己亲爹,让裴行俭写信给裴氏各枝各房,很是挖了几个裴氏的小娘子来做老师。

    于是今岁,这姐妹俩没有同时考高等学校。

    为防出版署内的公务忙不过来,更愿意料理庶务的裴宁,就让姐姐先去进修专业了。而裴韫不但主修历史学,也兼考了新闻学。

    于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将来,这两姐妹很可能会做到出版署署令的位置。

    两署位同九寺官职,一把手可是从三品官——那裴家只怕又要多一个紫袍官员。

    想想,真是令人羡慕啊。

    杜审言就笑道:“只盼待来日,我与夫人也能在常朝上相见才好。”

    哪怕做不到裴相夫妻那般,双双着紫,但能同时上常朝,也就是位列五品以上的官员。

    这就是杜审言的人生目标了。

    *

    临睡前,杜审言和薛菱还去看了一眼孩子。

    这是他们第一个孩子,才出生不足年。

    孩子的摇车上,还挂着一块莹润玉佩。而一见此物,杜审言就第不知道多少次念叨起:“大司徒待我真好啊。”

    听闻他有了嫡长子,居然还送了他一块玉佩,说将来让儿子再传给孙子。

    杜审言美美接过:果然,大司徒对他总是另眼相看的呀。

    薛菱也点头:“闲儿这是沾了郎君的光。”不然,大司徒为何要给襁褓中的孩子送玉佩?

    杜审言连连颔首:所以他才要努力争第一名。

    需知,大司徒相人之准,天下咸闻。

    大司徒看重他,说明将来他必然会名垂青史啊,如今看来,大约就应在了历史学院这里。

    杜审言信心满满:将来,后世子孙都会以我为荣。

    **

    皇城飞雪日。

    蓬莱宫。

    这日圣神皇帝与姜握二人难得都有闲暇,忙里偷闲坐在窗边对着雪景,就着红泥小火炉,如许多年前一般烤蜂蜜年糕。

    边烤边闲聊朝上事和学校事。

    到了年底,吏部已经报上了许多年度材料。毕竟现任吏部尚书狄仁杰也是卷王,材料报的又多又快。

    “今年报考各署衙的女官数目,较往年多了不少。”

    姜握接过年糕笑道:“所以我才说,守约这人最好了。”这朝上谁像他似的实在,忙不开的时候找‘水鬼替身’,把自家人都拉下来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然,姜握也没有忘记夸皇帝:“这也多亏了陛下,将两署的官职提起来。”若还是从前,出版署城建署最高的署令只有六品官,自起不到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只是……还不够。

    毕竟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陛下登基的神都城内,再就是长安。出了两京,各州县女官的数目,依旧是寥寥无几接近于无。

    故而‘女子做官’之事,实在还只是小小萌芽,还需仔细呵护,任重而道远。

    *

    临近上阳宫学校的第一次大考,君臣二人说过女官事,自然而然也要说起学校事。

    圣神皇帝眉宇间难得泛起一丝愁绪,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