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00-310(第18/19页)

宁镇将做了几日的邻居,此时又同车,祝明乐略犹豫了下就放开过去的自己,直接问道:“宁镇将能否教我些骑射?以后若有事出门,骑马或者比坐车方便些。”

    宁拂英当即点头:“当然好。女校与军事学校离得又不远,你没课的时候,尽管去寻我,我教你骑射,便是不为了上阵杀敌,强身健体也是好的。”

    *

    两人在闲聊之余,祝明乐还不忘叮嘱趴在窗口看外面景色的两个孩子:“小心些,别迷了眼睛。”

    “母亲,上阳宫好似话本中的天宫。”

    她们住的积善坊离上阳宫最近,因此出门不久,就能看到上阳宫的轮廓。

    宁拂英和祝明乐闻言一笑:虽是孩子的童言童语,但说的也没错。

    说来上阳宫与其余行宫最大的区别就是,并不是修在深宫重城之内,而是修在皇城与洛水之间的大片高地上。

    其壮丽恢宏,人尽可见——

    之前负责重修此宫殿的韦少监,为何连狄仁杰也弹劾他,也有这方面的缘故:“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然上阳宫列岸修廊,万方朝谒,无不睹之。”[1]

    言下之意,这样一座壮丽宫殿摆在这儿,会让百姓觉得皇室大兴宫室,影响多不好。

    不过现在,上阳宫变成学校,倒是让人更见圣神皇帝和朝廷,对待人才的看重之心。

    *

    看着外表依旧阔丽的上阳宫,祝明乐便想起自己到洛阳后,曾见过上阳宫学校教室内部的简约(朴素)布置。

    不由就与宁拂英感慨道:“办学是件费钱的事情。”

    “听闻大司徒是与辛相和户部一并,把上阳宫里面的珠宝金银,乃至珍奇花木都折卖了用以办学。”

    “听的我心中十分不安。”

    祝明乐等人到了洛阳后,自然要给圣神皇帝请安,也一并去尚书省见过了大司徒。

    恰逢安定公主也在,便一并拜见。

    说来,祝明乐她们在路上就说好了,这老师的俸禄就不要了——一来,她们不等钱用,二来,能来学校教书,对她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庇护,既如此,怎好再要钱财,也让学校也省一抿子支出,用在旁处。

    然而刚提出此事,就听大司徒断然拒绝:“不成。”

    “你们的俸禄职田禄米,每月都是从户部拨出,与国子监的老师是等同的。”

    大司徒似有感叹一般,说道:“付出便要有所得,不要觉得不安,更不要觉得你们受之有愧似的。”

    当时祝明乐大着胆子道:“大司徒,我听说女校里招的学生,只有少半是朝臣家的小娘子。”且这小半里头,还有一部分是她们这些教职工带来的孩子。

    大半倒是‘寻常人家’出身的女娘。

    据说有这两年刚选进宫中的小宫女,也有神都内通过出版署‘自举’的女娘,还有安定公主这些年一直稳定在收养的,被家中卖掉的小姑娘……

    这些女孩子,与朝臣之家的小娘子们的境遇,必是天差地别。

    “若把我们的俸禄,贴补给那些孩子呢?”祝明乐想了想又加上一句:“再有,那些孩子每日如何来上学呢?说来,我们家中都有闲置的马车骡车,可以帮着去接一接。”

    这次不是大司徒开口,而是坐在大司徒旁边的安定公主开口了:“祝娘子想的周到。然既要办学,这些我们也虑到了。”

    “上阳宫内地方大的很。”

    “既然宫外坊间有‘教职工住宿区’,这学校里,自然也安排了‘学生宿舍’。”

    安定公主说过后,还表示她们如果愿意,也可以让家里的小娘子住住宿舍,跟同学们住在一起。

    “再有,国子监的学子都有四季衣裳、粮米、银钱的补贴,我们女校自然也是一样的。”

    “每个学生,基础的贴补是每月是一千一百文。若是在校表现优异,考核成绩够好,还有额外的增补。”

    安定公主说到这儿笑了笑:“相关的具体校规不少,几位老师不必急。等定稿刊印好了,给你们送过去。”

    与大司徒那宛如世外人的气度不同,安定公主看上去十分端凝可亲。

    她温声道:“故而,老师有老师的俸禄,学生有学生的补贴,”

    “诸位安心便是。”

    祝明乐等人这才安心地告退了。

    *

    而说起女校学生的出身不同,宁拂英倒是想起一事。

    她是这几日才到洛阳城,许多事不如到神都近两月的祝明乐清楚。

    论理,李慎修(顺顺)作为安定公主府长史,对女校的各种规制应该是最清楚的人。无奈临近开学日,李慎修忙的脚打后脑勺,也就接了一下母亲,之后就不见人影了。

    以至于宁拂英想知道女校的事儿,还得问旁人——

    “我听说,女校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在一起读书,而是分为三舍生?”

    祝明乐自己是老师,两个孩子也都入校,自然清楚的很。

    “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分为上舍生、中舍生、下舍生。”

    “这一回选入学的近百个学生,如家中有请过先生念过书的,就可以申请参加考试,看看能否直接考入中舍,跳过下舍。”[2]

    祝明乐道:“我看过校规,这上中下三舍,并不看出身,只看成绩——每科的成绩都会量化为学分,当学分考够了,就能够升入上一等舍。”

    “最后,上舍的学生,又可以去考【高等学校】的入学。”祝明乐顿了顿笑道:“自然,还有你们【军事学校】。毕竟,陛下金口玉言,文武要并重。”

    宁拂英听过后,感慨了一句:“这才是广开求学之路,取才不问家世了。”

    而听宁拂英这么说,祝明乐倒是想起另外一事,就道:“咱们看这个法子自然是好的,但也有人家很不满意。”

    宁拂英很快了然:“是有朝臣家的小娘子不愿意?”

    祝明乐颔首。

    “她们倒是也会找道理,提出这【初等学校】既然对标国子监,那么学生的分班也该对标国子监才是。”

    “且她们也‘机灵’的很,直接寻到了也会在学校里兼任老师的上官书令那里。”祝明乐还特意解释了下:“就是大司徒的弟子,如今正在吏部做书令官的上官婉儿。”

    “还不是想把这话直接递到大司徒那里。”

    宁拂英闻言略微蹙眉。

    国子监是怎么分班的,她自然清楚,那就是按照出身来分的——

    最高等的国子学:非得文武三品以上朝臣(爵位得国公以上)的子孙才有机会入学。

    中间的是太学,得五品以上‘实缺官’(爵位郡县公级别)的子孙入内。

    最低的是四门学,也得文武七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孙入内。而且也只有四门学,对家无官职者敞开了一点点门缝,规定‘庶人子为俊才者’可破格考入四门学。

    也就是说,学子能不能入国子监读书,而入学后又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高度,全看自己命好不好,能不能啃到祖父或是父亲。

    说起命好……宁拂英立刻想起了自家那位。

    毕竟论起能啃的祖父,高宗一朝(甚至延续到本朝),都无人能超过李培根。

    宁拂英又想起了李敬业千叮咛万嘱咐的骆宾王。

    说来,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