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80-2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大橘小说www.dajuxs.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280-290(第18/22页)

风边慢慢喝着。

    听到帘子响动,天后转头笑道:“我还以为你会多睡一会。”

    “从前在掖庭的时候,你总是起不来。好多次到太史局的时候,都已经迟了,还被李仙师抓到过几次吧。”天后记得,那时候姜沃还给她讲过,自己总结了一套如何迟到不被发现的小技巧——

    前一日临走前,座椅不要摆的太好,最好桌上再留点手炉/扇子之类的随身之物。这样第二天早晨哪怕是迟到了,也显得好像是已经来过,又出门办事了一样。

    最要紧的是,一定要神态自然而理直气壮,不能慌。

    想到年少旧事,天后笑意更深。

    她伸手点了点桌子道:“洗漱后来吃一盏养生汤吧。”

    *

    等姜沃在窗前榻上坐着喝汤的时候,天后已经开始看晨起的第一份奏疏了。

    待她喝完,两人说起正事——

    昨夜讨论的礼法、宗庙等事,虽是根本核心的问题,但并不是排序最靠前的问题。

    若非裴行俭直接点破此事,甚至还可以往后压一压再细论。

    如今在待办事宜上第一条的,自然还是平定叛乱后,携此胜势改换朝堂。

    天后拿出了她的小黑匣子,取出里面厚度可观的一摞纸,递给姜沃:“正好你也帮我一起理一理,还有没有漏下的。”

    姜沃是双手来接,才拿稳了这厚厚一摞竹纸。

    然而天后很快加了一句:“慢慢看,不急,毕竟还有一个匣子呢。”

    姜沃:……

    昨天刚行过大朝会,今日便无朝。

    于是昨日朝会后的一日一夜,再加上今天白日,姜沃都直接在蓬莱宫没出门。

    自然也未能到中书省去当值。

    虽说姜沃没有旷工偷懒,而是在大领导跟前加班,但对于她的好同事王相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说来,从昨日刘祎之郭正一两位侍郎都来给他回事起,王神玉就很诧异:“刘祎之?你有事就找姜相,找我干什么?”

    刘祎之:……这不是王相您抓着我替您干活的时候了?这时候我又变成姜相的人了?

    听刘祎之说起‘姜相面圣一直未归’之后,王神玉只好把最紧急的公务处置了,然后对二人道:“剩下的明日一起回姜相。”

    然而次日,刘祎之又来了,表示姜相还在面圣,请王相定夺。

    王神玉:什么?连着旷工两日?这不能够!我虽然不致仕,但我是有底线的!

    到底是无所畏惧的王相,他居然直接打发了一个胥吏到蓬莱殿,问天后要人,道中书省公文堆积如山。

    姜沃:……

    算来她才一日半没去中书省,怎么可能公务堆积如山,亟待处置。

    说来,蓬莱殿御案上,才真正总是堆积如山的奏疏、上表、公文。只要做皇帝的肯看,这些就是看不完的。

    可怜这被点中传话的胥吏,难得面圣却要替王相传达这种话。

    好在天后也没有动怒,只挥手让他走人。

    而王相要人不成,只得勉强卷袖子:行吧,这两日我辛苦点。

    **

    然而很快,王相就发现了——这根本不是辛苦两日的事儿!

    光宅元年的后半年,是时隔多年后,王神玉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的一段时光。

    他后来很多次问自己: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让王相有如此感叹的光宅元年六月到十一月,发生了太多事。

    首先,自然是朝堂的大换血。

    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王神玉也不意外。

    越王和琅琊王既然是被定为叛乱,那么跟叛乱勾结以及眉来眼去的宗亲、官员,自然都脱不了干系。

    通过在叛军中搜出的来往信函,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东莞郡公李融……许多宗亲事涉其中。

    天后在朝上并无震怒之色,只是如寻常事一般,一道道诏令布下去——夺爵抄家流放,都是一整套完备的流程。

    说来,这还得多谢长孙太尉。在高宗登基之初的永徽元年,他为主处置了一批批的宗亲,又因他是律法大家,所以还形成了成文的条例(操作指南),连十六卫中,谁负责抄家,谁负责清点财产之类的旧例都很完善。

    至于流放地也好选,横竖大唐东南西北十道三百六十州,多的是边境县城。

    姜沃望着舆图的时候,就在想,最后细数陛下经年来流放的人,会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唐闭环?

    达成‘绕大唐一周’的成就?

    宗亲、勋贵、朝臣,多有涉事罢黜抄家者。

    朝上一片凄风苦雨。

    在这一片腥风血雨中,辛茂将的欣慰多少有点格格不入:辛相发现,抄家真是给国库大回血的好办法啊。这些宗亲,譬如韩王李元嘉,那可是从高祖起就封的王,私库实在丰厚。

    光宅元年六月和七月,接连的‘意外收入’,大大弥补了辛相对于之前平叛支出的心痛。

    有人罢黜,便有人补位。

    让朝臣们意外并不满的是,天后竟然多选女官入三省六部九寺!

    之前可并无此例。女官们呆在城建署和出版署难道还不够吗?

    不过,现在朝臣们已经不会有人傻到,或者说站出来,跟天后说什么‘并无此旧例’了。

    他们换了一种话术:这不公平。

    并且矛头直指姜沃:姜相,当年可是你定下的吏部‘资考授官’,可如今这些女官出身各异,也没有经过科举,凭什么入三省六部九寺?

    面对重重指责,姜沃手持笏板出列。

    公平,这时候跟她来说公平?

    跟她来提,这些女官们没有参加贡举……

    需知,大唐的贡举考子来源,绝大部分还是国子监和各州县的官学。

    可这些地方,又何尝收过女学子?!

    入学的时候没有公平,到了做官的时候,来问她要科举的公平。

    姜沃并不想纠缠这个问题。

    好在,多年前,她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

    也准备好了这一天。

    随着她的话语,许多朝臣都脸色大变——

    姜沃道:“回陛下,二十余年前,臣上奏资考授官事,朝堂之上亦是群情激愤。”

    “彼时簪缨之族、勋贵之臣,对资考授官事多有不满。”

    他们叫嚷着:吏部这是搞一刀切,从此后所有候选官都得‘资考’,尤其是以后可能还要守选数年才能考试授官,太过分死板!

    “诸朝臣当日也是如此质问臣的:若是军情紧急、或是天灾人祸,急等着上任的官员该如何?又或是有经世之才的能人,难道也必须死板的等数年才能授官?”

    朝上一片寂静。

    听姜相继续道:“最后,臣上了一道奏疏,朝堂方安。”

    隔了二十余年,姜沃再次念出了当年她这道奏疏:“若有特情特才,帝授官职。”

    即皇帝看好的候选官,可以不经过吏部。而是通过‘御笔赤牒’直接授官,无需考试,无需守选。

    当年,他们以为她是顶不住压力让步了,连彼时的上峰王老尚书,都为她松口气。

    殊不知,她是为了今时今日。

    女官御笔赤牒’直接授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g8.cc 南瓜小说 更名为 dajuxs.com 大橘小说,请重新收藏】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大橘小说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大橘小说|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